昨日,市城市水务集团公司(原荆门市供水总公司)对白庙路供水管道改迁工程新铺设的管道进行通水试压,以检查施工质量。该路段工程施工克服了作业空间不足的困难,采用“开天窗焊”的方式,确保了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白庙路供水管道改迁工程是为配合白庙路综合改造而进行的一项民生工程,去年11月动工,要将原来埋设在地下的供水主管挖出来,待道路两边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管廊建设完成后,再根据需要重新埋设供水管网。接到施工任务后,市城市水务集团公司立即着手铺设临时保供管道,确保道路两边居用和企事业单位用水不受影响。该道路原有主管是从月亮湖路引入,为直径600毫米的球墨铸铁管。临时管道必须铺在地面上,该公司采用柔韧性较好的PE管,分别从与白庙路相交的月亮湖路、炼厂路、月亮湖北路、五一路等4个路口主管引入,架设直径200毫米的主管道2000米,直径100毫米、150毫米和63毫米的支管近1000米,与各居民点、小区管网连接,确保该路段用水无忧。
从去年12月开始,该公司按白庙路施工指挥部要求,将该路段原有的1906米长的供水主管球墨铸铁管挖出来,将路段交给施工方埋设雨污管网和建设管廊施工。今年7月13日,指挥部要求市水务集团公司从7月15日开始施工铺设新的供水管网,要求在10天内完工。该路段主管网全长1900米,其中球墨铸铁管1100米、钢管800米。800米钢管需要焊接近70个接口。该公司立即组织人员,日夜施工。
由于作业区域两边受限于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位置,所有地方需要随弯就弯,这样,原本只有70个的接口因为拐弯、避让、绕道而新增了120多个焊接口,特别是有的地方管位狭窄,由于受限两边的雨水管和污水管,焊工无法正常施工,该公司想法实施“开天窗焊”工艺,有效地解决了焊工作业空间不足的问题。
所谓“开天窗焊”,即施工人员因作业空间受限,在需要焊接的管道上部切出一个四方形的口,形同“天窗”,再通过天窗将焊枪伸进管内焊接,将管道焊好后再将“天窗”焊上。
“作业空间充足时,焊接一个口需要三四个小时,采用开天窗焊工艺,一组焊工(两人)一天只能焊接一个口,有时还完成不了一个口……”市水务集团公司维修公司经理袁天军介绍,该路段有20余个接口是采取开天窗焊工艺完成的。“开天窗焊”增加了至少一倍的工作量,该公司只有增派焊工,实行五班连续作业,日夜不停施工,终于按期完工。(记者戴永君实习生陈柯竹通讯员罗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