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是信息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典型模式。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我国自上而下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和实施路径。但从具体实践来看,“5G+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应用、推广都存在不小的挑战。
“5G+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以湖北省为例目前,“5G+工业互联网” 发展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政策体系。在国家层面,工信部早在2019年即印发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并在2021年年初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作为新阶段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发展。在各省区市层面,也相应配套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数字经济联席会议于年印发《湖北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武汉市也发布了《武汉市“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部分工业企业密集的行政区,如武汉东湖高新区也发布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等相关纲领性文件,自上而下逐步压实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责任。 湖北省的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3大发展目标、3类14项主要任务、4大保障措施,主要面向优化网络基础、加强产业支撑、拓展业务场景。武汉市的三年行动计划则更细致地提出壮大平台体系、培育新型模式、强化安全保障等6大任务,并明确专项资金支持比例等支持政策,为完成任务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资金政策扶持上,安排湖北省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对5G基站、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相关试点示范给予补助,工业发展投资基金出资7 亿元支持5G 产业重大项目,同时统筹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等省级产业基金,设立了总规模5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在政策支持下,湖北省3年对新建5G宏基站给予总额超过6 亿元资金补贴,推动全省5G基站电费每年压降约4800万元,带动了一批国家级5G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数字经济创新应用场景在湖北涌现。 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上,截至2021年10月,湖北省5G宏站数量接近4.8万个,位列全国第八;全省数据中心超过80个,机架数量达14.5万个,算力位列中部六省第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运行良好,标识注册量近60亿个,日均解析量超过600万次,二级节点建成23个,近一年时间内实现翻倍增长。 在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上,湖北省内钢铁、化工、航运、汽车、光电子、医药、建筑、食品、烟草等行业均有“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宝武钢铁、岚图汽车、凡谷电子、虹信通信、马应龙均已初步建成5G全连接工厂,并带动总计108家企业投入5G全连接工厂的建设,形成5G示范应用案例207个,涵盖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现场监测等一批场景,形成了立体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体系。 综上看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趋于完善,政策体系逐步细化,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有力的支撑。 从运营商角度看“5G+工业互联网”发展问题 中国移动提出要“构建基于‘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连接+ 算力+ 能力’新型服务体系”。这体现了在新的发展趋势下,运营商对自身产业定位的重新思考。在这个大背景下,结合运营商实践经验和目前湖北省“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情况,认为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还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与工业互联网尚未形成高效的技术协同 目前,湖北省工业互联网各技术要素发展情况良好,但在应用和演进过程中,各要素偏向垂直演进,尚未形成协同演进,缺乏生态合力,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业生产设备与5G间缺乏配合。企业推动技术升级期间,自动化设备的迭代主要聚焦解决生产问题,而与内网演进缺乏配合。生产设备往往未从业务逻辑和系统架构上与5G特点深度适配,甚至不具备5G 网络功能,使得业务与网络不能高效协同。典型例子是目前大量5G全连接工厂仍广泛使用CPE等5G接入终端,信号和协议的反复转换与接续造成性能损失。 二是工业核心控制逻辑和5G缺乏配合。5G目前仍处于工业生产边缘,难以切入核心生产业务。从工业行业来看,工业核心控制架构目前相对封闭,PLC等控制协议尚未针对5G 技术进行开放重构,5G特性未能真正深入工业控制核心业务;从通信行业来看,5G标准体系自身也缺乏对工业核心控制逻辑的底层支持,对工业控制具备极大意义的uRLLC 标准和TSN 支持等特性目前仍未规模商用,需要工业与5G标准的协同演进。 三是企业内网网络技术间缺乏配合。目前除5G之外,F5G 等适用于工业内网的技术也在逐步发展。但目前进行内网改造时有“为了5G而5G的现象”,这对网络能力和企业资源而言均不是“最优解”,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标识解析体系“能解析,少应用” 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神经系统,是实现工业数据共享的关键。目前我国标识解析的标准化和体系构建工作已有长足进展:十几个行业领域的标识编码标准已发布,解析节点网络已初步形成规模架构。如前所述,湖北拥有5个国家顶级节点之一——武汉顶级节点,其标识注册量于2021年10月达到近60亿,但日均解析量仅约600万次。以此数据计算,每个注册标识年均解析量仅约0.365次,大量标识在注册之后处于“静默”状态,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要让标识引导数据流动而产生价值还面临很多挑战。 一是各企业数据交互标准不统一,生产设备直采信息标准各异、企业流程数据各有设计,非结构化的其他信息纷繁杂乱,对同一个对象的数据在企业间无法统一表达和理解,缺少数据互通的基础。即使对生产环节中各项要素都分配标识,仍无法带动数据的有效流动。 二是没有可信任的数据交互平台,标准化的数据如何被快速、安全、有权限地灵活传输和调用也存在问题。数据直接在互联网上跨企业流动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多企业数据互调的接口标准和权限难以协调,缺乏数据高效流动的重要条件。 三是标识信息数据价值缺乏有效挖掘,目前湖北省标识的主要应用还处在企业内流程管理,或产品溯源等较为常规的领域,海量工业数据在产业链上流动所能体现的价值还不清晰,没有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益的标识应用,导致企业应用标识技术的热情不高。 企业对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仍有顾虑 从目前的应用企业来看,大胆拥抱工业互联网的仍是行业头部企业。在湖北,积极建设5G全连接工厂的,是以中国信科、美的、东风等为代表的省内龙头;投资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并开发相关应用的,也是以长飞、华中数控为代表的行业龙头。总体来看,鲜有体量较小的工业企业主动参与工业互联网改造。相关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向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推广的过程中仍受到较大阻力,其主要原因仍集中在部署难度和使用成本上。 以5G全连接工厂为例,目前的应用模式需要对网络架构进行定制,且需要企业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系统架构的改造,技术难度和所需投入相对较高,属于企业战略级别的演进。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仅启动难度大,短期的直接经济效益也不明显,进一步降低了相关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的兴趣,形成了难于跨出第一步的局面。而大量中小工业主体如不能参与到工业互联网的整体建设当中,必然导致以标识解析、供应链协同等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协同应用无法高效创造价值,而短期价值的相对缺乏,又会使相应产业研发速度放缓,形成负反馈。为此,需要找到相关发力点,培育行业破局者,通过坚定的前期投入将应用研发和推广部署有机结合,打破循环变负为正,实现价值链正反馈。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三门峡 不锈钢焊接机器人 管道焊接机器人
工业机器手 二手工业机器人 二手喷涂机器人 二手焊接机器人
供应不锈钢焊条416高韧性不锈钢板
供应惟德MIG-230 气保铝焊机
久保田300A直流柴油氩弧焊机-低氢焊条焊
盈合狼牙棒焊条YD硬质合金焊条耐磨合金堆焊焊条
领航全自动焊机,数控化焊机,环缝焊机,高频焊机,电焊机,气保焊机
自主可控国产碳化硅SiC MOSFET单管及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