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后疫情时代,在整体经济全面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工业经济却依然表现出来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其中,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表现尤其亮眼,在机器替人的大趋势下,成为支撑制造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进入2022年,虽然工业机器人长期发展趋势不变,但在国际局势、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影响下,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变化,一些数据需要及时关注。
一季度工业机器人内资企业出货量超2万台
供应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535套,同比下降8.4%;1-4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25439套,同比下降1.4%,是一年多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是因为本轮疫情导致部分企业减产停产。
此前一季度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102496套,同比增长10.2%,增速虽有放缓,但实际增长依旧可期。
出货上,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为6.6万台,同比提升20.5%;其中,内资企业出货量达2.1万台,同比增长29%;外资企业出货量4.4万台,同比增长17%,内资企业出货增速较快,意味着国产化率在持续提升。
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受疫情反复影响,外资工业机器人生产和零部件供应链紧张,调研显示,当前外资工业机器人品牌货期已拉长至半年左右,而内资品牌只在一个月左右,在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下,国产机器人出货量得到大幅增长。
此外,内资工业机器人企业价格策略更为灵活,服务更为贴切及时,在用户进入门槛上明显低于外资品牌,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优先选择。同时,内资工业机器人企业积极深耕细分市场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行业专机、应用工艺包等不少创新应用频出。
从下游领域上看,锂电、仓储、医疗、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下游成为工业机器人新的沃土,2021年出货量增速均超过70%,今年以来也在持续增长,而传统汽车行业需求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消费电子及一般工业也因为消费萎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5工业机器人价格将再次减半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过去十年,工业机器人的价格下降了50%左右,也因此工业机器人得以进入大规模普及的时代。
在2019年,美国纽约资产管理公司方舟投资(ARK)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将下降50-60%,每台成本将低于11000美元,此价格远低于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24000美元左右的预期。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ARK的研究似乎更为准确,工业机器人的价格依然在持续下降,有业内人士表示,十年前一台进口机器人要二十万左右,现在已经降到十来万了,以此推测,到2025年,价格或将降至十万元以内。
ARK表示,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新传感器等突破性进展,帮助机器人完成产业升级的同时,也降低了机器人的成本,同时安装和集成相关的其他成本也应该会下降。
BCG的预测,主要是参考历史价格轨迹,将潜在的材料成本减少等因素作为考量,而并未将制造业中不断发展的创新技术纳入预测中,比如3D打印大大减少了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最高可达75%,并且保证不会降低性能,这些技术导致的工业机器人价格降低同样十分巨大。
近期,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压力增加等因素,工业机器人迎来了涨价潮。前几天,ABB再次发文将所有机器人等产品价格上调约10%,而七个月前才刚上调了一次;国产企业汇川技术打响了涨价第一枪,同时埃斯顿、阿童木、禾川科技、来福谐波等等也都加入了涨价行列,短期内机器人产业链企业都要承受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
2021新增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4.6万家
据天眼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11.4万家。其中,成立时间在1-5年的占比41.37%,成立于1年内的占比41.27%;2021年新增注册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4.6万家,增速达到72.97%。
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苏、广东、山东三地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分别拥有2.4万余家、1.9万余家以及1.2万余家;从注册资本来看,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19.83%,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24.32%;
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创新高,一方面是在适龄劳动力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成为大势所趋,吸引了众多入局者;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助推的作用,2021年工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236亿元,同比几乎增长了一倍,可以说2021年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野蛮生长的一年。
企业数量暴增让工业机器人市场看起来更为繁荣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机器人市场依然是大而不强的状态,国产品牌占有率不高,且多在中低端赛道,导致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激烈的问题,新进企业想要活下来并不容易。
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突破千亿元
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制造业就业人员持续降低,2020年已降至不足4000万,一方面是适龄劳动力不愿进入制造业;另一方面则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加速,逐渐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向第三产业发展,加之用工成本增加等种种原因,制造业领域内机器换人成为大势所趋。
同时,目前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46台每万人,以日本、德国等国家为标准推测,仍有50%左右的增长空间,并且工业机器人也存在折旧问题,较早一批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差不多必须要更新换代了,未来几年,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并不缺少。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规模约为445.7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500亿元,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051亿元左右,另外还有系统集成市场,其规模一般为本体的2-3倍,
去年底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近来国际冲突、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等不利因素频发,让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整体发展态势依旧良好,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下,工业机器人未来可期。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深圳瑞凌NBC-300GF 逆变二氧化气保焊机 半自动手工弧
焊接机器人TX-821焊接专用工业机器人_TSUTSUMI
深圳瑞凌WS200P脉冲电焊机/氩弧焊两用焊机
进口电焊机 本田发电电焊机SHU250投标采购
捷瑞特 QQ150 氩弧焊枪 氩弧焊机配件 水冷式焊枪
济南开元自动焊 自动焊接滚轮架 焊接滚轮架 滚轮架
激光切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