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面上,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卫健委规划司及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协商政策具体细则,预计将覆盖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贷款使用方向也包括了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而按照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上报情况,目前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以此类推,全国医疗设备采购将涌现出数千亿级需求。 开源证券认为,医药板块慢牛行情将至,把握优质标的长期布局机会,预计三季度如CXO、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板块业绩环比同比将持续改善,四季度有望迎来估值切换。 浙商证券认为,短期院内新建、设备更迭之后,随着设备更新及医疗水平提升带动的院内手术量/使用量的增长,更新换代需求仍将持续,有利于打开医疗器械的远期成长空间。 营收实现零突破 核心产品获得上市批准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于2015年创立,是一家顶尖手术机器人公司,致力于设计、开发及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以协助外科医生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2021年11月2日,微创机器人正式登陆港交所。 为什么微创机器人股票名称后面带了一个B呢?基金君在这里解释一下,由于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因为投入研发成本极高,而研发成功后盈利预期又非常好,经常被大幅炒作,港交所为了向投资者提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风险,要求该类上市公司在其股票简称后添加“-B”,以方便标识。 据悉,公司三款主要产品图迈、蜻蜓眼、鸿鹄先后进入绿色通道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批准。旗下自研图迈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完成300例机器人辅助临床验证手术,而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首例5G远程手术。 实际上,手术机器人市场方兴未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0年全球血管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0.31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16亿美元,复合增速92.7%。而国内血管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计,我国泛血管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0.29亿人民币增长至2026年的11.34亿人民币,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0.7%。 值得一提的是,微创机器人2022年上半年业绩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4.8万元,营收实现零突破;但上半年净亏损4.6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43亿元。 对此,公司表示亏损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是研发费用的大幅提高。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成本3.36亿元,同比增长110.16%。除了研发费用以外,微创机器人的销售及营销开支达641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7.74% 此外,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员工成本为1.79亿元,同比增长107.96%。目前,公司共有雇员达约1200人,分布在中国、新加坡、美国等地,其中研发人员达到6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