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承担着我国******主战坦克的生产任务。
一辆坦克的车体是由数百块钢板焊接而成,焊缝达800多条,当坦克被装甲弹击中时,每平方厘米承受的压力会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
如果出现焊接不牢,那么这些焊缝就将成为最先撕裂的开口,坦克焊接最关键也最复杂的部位驾驶舱尤为重要,焊接难度也最高。
驾驶舱这一最大难度的焊接任务始终是交由卢仁峰专门负责,他是全厂最出色的焊接工。
几十年间,卢仁峰焊接的产品合格率为100%,然而,就是这个100%凝聚了无数的汗水与坚韧,因为这个100%是他仅靠一只手完成的。
1986年,一场意外让卢仁峰的左手遭受重创,经过24小时的手术,被切去的左手虽然勉强接上,但已完全丧失功能,别说辅助焊接,就连端杯水的动作都无法完成。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以为他要永远离开焊接岗位时,卢仁峰却重新走进了熟悉的厂房,他不想放弃自己热爱的岗位。
为了能够焊接,他在焊帽里加了一个O型圈,通过用牙咬住的方式来稳住焊帽。
通过牙咬焊帽,加厚手套的方式,就这样卢仁峰开始从头练习单手焊接,高难度的操作使他的牙齿经常咬的出血。
身体也时常被飞溅的钢花灼伤,尤其是仰焊时,电焊渣子常常在焊接作业最关键的时刻时无情的落下,卢仁峰无法躲开,就是靠硬忍着疼痛的坚持来完成作业。
“焊花闪耀,四季寒暑”,卢仁峰的执着就像一根根焊条将他与这份事业牢牢焊在了一起,“独臂焊侠”再次成为全厂焊接技术的领军人。
本世纪初,我国正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这些国之重器要使用极其坚韧,焊接难度也极其高的特种钢材。
这项任务再次落在了卢仁峰肩上,面对全新挑战,卢仁峰和同事们满怀信心的开始作业,然而结果却是谁焊谁裂,这让他们一筹莫展。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卢仁峰将家里的煤气灶具都搬进工厂,每天吃住在车间,单手托举焊枪反复试验,硬是凭着超出常人的坚韧毅力,实现了突破。
整整5年时间,400多次的艰难试验,卢仁峰终于对新型钢材的性能了如指掌,一举攻克焊接难题。
四十二载披星月,梦犹伴兵车行,从我国最早的59式坦克到如今的99式主战坦克,42年间,卢仁峰一次次突破自己的焊接技术,如同这铁甲洪流般一路超越,勇往直前。
军工制造离不开优秀的焊工、钳工、车工,铣工,他们用自己的精湛技艺诠释了什么是军工人,什么是大国工匠,让我们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