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1.1 下游国产化程度高,中上游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整机制造和下游的系统集成 三大核心环节。
图表1: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三大环节

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三大核心零部件以及齿轮、涡轮、蜗杆等材料, 其中三大核心零部件指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核心零部件对机器人本体的 性能、负荷能力、可靠性等指标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国 产化程度低。
产业链中游是工业机器人的本体制造。瑞士的ABB机器人、日本的发那科(FANUC)和安川机器人、德国的库卡(KUKA)四大企业被称为机器人“四大家族”,在全球的工 业机器人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与技术壁垒非常高的零部件相比,本体制造的技 术难度相对较低,但高端市场的国产化率依然很低。
产业链下游主要面向终端客户,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包括系统开发和集成 等。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 则是工业机器人工程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系统集成的行业壁垒相对较低,国 产化率最高。
图表2: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


1.2 核心零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土企业由低端向上突破
从结构上来看,工业机器人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组成,分别对应控 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根据中研普华统计的数据,在多轴工业 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这三大核心部件的占比分别 为36%、24%、12%,是工业机器人中价值量最大的部分。
图表3:工业机器人构成

图表4:多轴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

国内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起点较低,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 的性能可满足中低端应用领域的需求;此外,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国产零 部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国产本体厂商在成本压力下选择国产零部件的倾向明显。 国产核心零部件有望借助国产机器人本体的优势,在中低端应用领域率先实现突 破,而后逐渐向高端应用领域延伸,实现与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协同发展。
1.2.1 减速器:价值量最大的核心零部件
减速器是连接动力源和执行机构的中间机构,具有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领域广泛使用的精密减速器有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两种。一般来说, RV减速器具有高负载能力和高刚度,但体积较大、价格较昂贵,一般多用于多关 节机器人中机座、大臂、肩部等重负载的位置;谐波减速器体积小、传动比高、 精密度高、成本较低,主要应用于机器人小臂、腕部或手部。二者在工业机器人 领域的应用各有所侧重、相辅相成,目前尚不能互相取代。GGII数据显示,在工 业机器人销量市场中,RV与谐波需求量的占比约1:1.23。
图表5:工业机器人关节传动单元

图表6:RV减速器与谐波减速器对比

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传动、承重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磨损,一般来 说减速器的寿命在两年左右,在工业机器人8-10年的工作寿命中,需要经常对磨 损的减速器进行更换。因此除新增市场外,存量工业机器人的维修保养也是减速 器的一个重要市场。GGII预计2020-2023年,工业机器人用减速器需求量超360万 台,按两种减速器的需求量占比及平均价格计算,2020-2023年工业机器人减速 器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60亿元。
工业机器人使用的精密减速器是纯机械部件,在精度、速度等方面要求极高,需 要长期的加工工艺积累,以及大量的对精密加工设备的采购投资。国产厂商起步 晚,在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与国际龙头企业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也面临着 部分的专利壁垒。
目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由外资主导,日本的纳博(Nab)、哈默纳科 (HD)分别是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的全球龙头,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行 业75%左右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方面,目前Nab、HD、住友等国外减速器企业占 据国内机器人减速器市场70%以上的份额,国产化率不足30%,但呈现上升趋势。 分种类来看,谐波减速器的国产化进程较快,已经形成了绿地谐波、来福谐波等 一批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RV减速器的国产化率较低,但也形成了南通振康、双 环传动、秦川机床、中大力德等一批实现批量销售的企业。
1.2.2 伺服系统:国产伺服电机、驱动等有所突破
伺服系统是指以位置、速度、转矩为控制量,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从而实现自 动化控制的系统,是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的动力来源之一,一般由伺服电机、 伺服驱动器、反馈装置(编码器)三部分构成。伺服系统主要应用于机床工具、 电子机械、纺织机械、包装、工业机器人、锂电池等行业。在工业机器人伺服系 统中,电机主要采用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伺服驱动主要以总线通讯形式实现 对位置、速度和转矩单元的控制,编码器主要采用多圈绝对值编码器。
图表9:常用的伺服控制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根据GGII的数据,2014-2018年,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系统的市场规模从10.0亿 元增至21.5亿元,预计到2023年,机器人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41.0亿元。
图表10:工业机器人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左轴)及占比情况(右轴)预测

2018年工业机器人用伺服系统的国产化率为22.3%,大部分市场份额仍由松下、 安川、三菱等国外企业占据,但国产化率逐年提升。随着未来国产伺服系统的下 游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国产化率也将持续提升,GGII预计到2023年国产伺服系统 的份额将突破40%。
图表11:2018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份额

1.2.3 控制系统:本体企业自主开发为主,软件方面与国外产品差距较大
控制系统通过各种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来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位置、轨迹和姿态的 控制,并协调机器人与周边设备的关系,是完成机器人控制功能的结构实现。虽 然控制系统的成本占比在核心部件中相对较低,但却对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起着 决定性作用,因此国内外各大工业机器人厂商大多把控制系统作为重要的核心技 术。
控制系统包含硬件(控制板卡)和软件(控制算法、二次开发等)两部分,其中 软件部分技术难度较高,是控制系统竞争力的体现。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厂商在控
制系统核心算法上有着深厚的积累,一般采用自主开发的控制器,因此工业机器 人的“四大家族”也在控制系统领域占据领先优势。目前国产控制器硬件已经可 以满足要求,但软件方面与国外产品还存在差距,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国产控制系 统在中低端领域占有优势。
图表13:中国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竞争格局
1.3 工业机器人本体:国产化进程加速
工业机器人本体通常由机械臂、驱动装置、传动单元、传感器等部分组成。本体 最后一个轴通常是连接法兰,用于接装夹紧爪、焊枪、吸盘等操作装置。
图表14: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构造

按照按机械结构类型,可分为多关节机器人、平面多关节机器人、坐标机器人、 圆柱坐标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工厂用物流机器人(AGV)等 。按照应用领域划分工业机器人可分为搬运与上下料、焊接和钎焊、装配及拆卸、涂层与胶封、加工、 洁净室等。根据CRIA的数据,2018年多关节机器人、平面多关节机器人、坐标机 器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59.4%、21.4%、14.74%,是国内市场应用最广的 机型;搬运与上下料、焊接和钎焊、装配及拆卸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44.6%、 25.0%、22.8%,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图表15:工业机器人主要机型 图片

图表16: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型占比
图表17: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领域占比

与核心零部件相比,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高端应用市场 依然几乎被“四大家族”所垄断。2018年国产机器人本体的市场份额为27.7%,主 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整体呈现提升的趋势。
图表18:2015-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内外资占比

图表19: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占比

1.4 系统集成:国产化率高,市场空间大,行业竞争激烈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是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并 集成配套设备,为终端客户提供满足其特定生产需求的非标准化、个性化成套工 作站或生产线。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 游系统集成则是工业机器人工程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根据国际经验来看,我 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模式接近于美国模式,即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主要由专业 系统集成商完成。
图表20: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白车身焊接)

相较于机器人本体及零部件产业,系统集成的市场规模要远远 大于本体市场,而 且行业壁垒相对较低,因此行业的参与者众多、竞争较为激烈、国产化率高。分 行业来看,汽车(整车+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子和金属加工行业占比分别为29.8%、 21.0%、10.9%,是占比最大的三个行业。在汽车整车、仓储物流等中高端系统集 成领域,外资系统集成商占据优势地位,本土的系统集成商在中低端的金属加工、 汽车电子、电子等领域占有优势。食品饮料、医疗用品等其他系统集成领域的定 制化要求高、价值量相对较低,基本被本土系统集成商所垄断.
图表21:各工业领域系统集成本土和外资竞争格局

图表22:2019年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占比

根据MIR Databank的数据,2019年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市场空间达到1857亿元, 其中本土系统集成商的份额约80%。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系统集 成市场规模或将出现负增长。但自动化生产在新冠疫情严重时极大地保障了制造 业及物流业的正常运转,新冠疫情最终有望加速我国工业自动化的进程。
长期来看,3C制造业投资在5G建设推动下有望保持上行;在标准化、绿色化、智 慧化的政策方向下,物流领域的系统集成需求也有望持续提升;环保政策趋严、 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需求也将刺激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MIR预计,2022年工 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000亿元。
图表23:2016-2022年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及预测

报告来源:万联证券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600A柴油发电电焊机 大泽电焊机厂家出售
中石油石化TO250A发电电焊机
jasic/佳士电焊机无气 家用 NB-200士电焊机无气自保护焊
金桥A402 焊条
Panasonic/松下气保焊、松下YD-500GS气保焊机
橡胶止水带接头机300钢边止水带热溶机400止水带接头机
武汉市库卡kuka210 点焊焊接机器人机器人销售维修维护保养等一站式服务 湖南焊接机器人
厂家直销 电焊机BX1-500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