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于2017年11月正式印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来,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推动下,工业互联网取得长足发展,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关键载体,成为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工业互联网“跨要素、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跨平台”的全面互联互通,有效实现了各种生产和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的云制造生态正在形成。随着中央“新基建”重大政策的提出,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上云用数赋智”的政策措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产业发展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不断融合,持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云经济”“线上经济”、企业智能化、共享经济需求开始爆发式增长。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和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成为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这为工业互联网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必然推动工业互联网迈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在工业互联网供给侧,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网络、平台、安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个顶级节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重庆)的基础上,近60个行业和区域性二级节点陆续投入建设和运营。作为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格局开始形成,十大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重磅出炉、各省市的区域性平台崭露头角、部分细分行业平台初具商业模式,工业互联网的赛道渐渐清晰。其中,航天云网公司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面向公共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也是十大双跨平台中唯一的央企,已形成以INDICS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通用平台,以区域云、行业云、园区云、企业云平台为应用平台构建的平台体系,并承担或参与建设了航空航天、能源、石化、电子、家电等行业以及成都、苏州、贵阳等城市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
在需求侧,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并持续推出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发展和企业上云相关政策,有效推动各地企业上云上平台达到一定规模,工业互联网发展开始从求量转入求质的阶段。工业互联网在各区域和行业的发展为各级政府提供了产业治理、信息治理、生态治理和安全治理服务的全新手段。在各地企业上云上平台政策的推动下,航天云网目前已为21个省地市建设了区域工业互联网主平台,已接入超过80万台工业设备,为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行业领域提供了2000余个智能化项目及服务,为各级政府决策支持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各地已建成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在快速组织网络化协同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有效保障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物资供需对接、物资调度、产能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释放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尤其体现在:
企业管理从“线下”到“云上”的转变。过去,企业组织研制生产靠的是稳定的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和有序的流程。疫情的发生使得这种组织方式受到重大影响,企业的研制生产活动必须从线下向线上进行迁移才能摆脱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在线上汇集各种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如云设计、云仿真、云排产、云检测等,使得办公、研制过程可以以云化方式来实现。疫情爆发初期,航天科工集团全级次上线运行航天云网的云端“航天云信”应用,以新的企业经营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应对疫情挑战,一周实现超过14万员工切换到云端办公,有效保障了科研生产、试验、经营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供应链从“线性”到“网络”的转变。疫情期间,传统固有的、线性的供应链体系被打破,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化的供应体系,在全网络快速对接和精准匹配紧缺防疫生产物资,做到科学、有序、高效、透明地调配应急物资,并对应急物资生产资料进行优化配置。航天云网公司依托INDICS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中央企业工业互联网融通平台(简称央企融通平台),盘活分散的数据资源,融通大中小企业供应链,联合中石化、国机集团、中纺联、中产协等合作单位,推出“央企融通平台防疫专区”及“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防疫物资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平台优势,连接防疫物资生产供需两侧,构建网络化的协同生产模式,着力解决防疫物资保障工作中“缺材料、缺设备、缺专家、产能低”的问题,提供透明准确的防疫物资产能情况,重点解决口罩生产原材料熔喷无纺布紧缺问题,有效保障了浙江、江苏、山东、湖南等地的口罩生产厂的产能,共累计处理1427.58吨熔喷布需求,共涉及超过10亿只医用口罩生产。
应急管理从“点”到“面”的转变。为解决防疫物资转产困难和产能不透明的问题,航天云网推出开箱即用的口罩生产管理一体机(内嵌安全可控的INDICS工业操作系统、口罩生产管理MES、设备巡检系统等)成功支持企业一周内顺利转产。口罩企业可以快速依据内嵌的口罩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系统组织生产,同时管理者能在云端和手机端实时获知产线、设备的实时状况,包括各个产线、设备、人员的生产效率,产能、环境、能耗等参数,进而帮助企业进行设备远程运维监控、产能分析、生产质量追溯。同时通过汇聚应急物资产能信息形成全国应急物资生产的数字地图,助力政府形成应急物资实时监控和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从应急物资生产的单点数字化汇聚成整个区域的应急物资产能数字化。
物资调度从“虚”到“实”的转变。疫情期间,大量的防疫企业还处于“三哑”状态(即哑设备、哑岗位、哑企业),信息不通直接影响了防疫物资的调配和防疫行动的决策。在贵州省,航天云网开发的医药物资供应保障系统从企业生产、社会渠道、医疗机构三个方面实现对贵州省医疗物资的统计监控,通过实时汇总医药物资生产、消耗、库存、调拨等数据信息,为政府决策、调度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该系统对贵州省内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的动态监控,实时获取每日生产数据,调控日产能,加强政府对防疫物资生产情况的把控。同时通过对全省109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重点监控,分类汇总社会及全省医疗机构防疫物资的使用及保障情况,全面提高全省医疗资源调配效率。
产品追溯从“伪”到“真”的转变。在四川省,航天云网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推广和应用,构建防疫物资从生产、运输、使用、处理、销毁的全过程管控能力,加强防疫物资的确认和流转效率,并且形成全网络的溯源能力,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流向有巨大的支撑作用。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加速建设的赋能器、新基建融合发展的连接器、以及新基建创新应用的倍增器和新型工业底座,在疫情期间凸显了在未来经济体系中的价值潜力。面对新冠疫情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带来的挑战以及后疫情时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变局,如何进一步发挥工业互联网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发展,将成为当下的重要命题。
一、发挥工业互联网连接器作用,预判产业链风险、重构产业链布局、优化产业链韧性
加快断点堵点分析,预判产业链风险。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产业链重构的当务之急是对断点堵点的风险预判,然后进行强链补链固链的工作,进而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在有关部委的指导下,航天云网综合应用大数据+知识图谱+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出面向产业链分析和监测的“产业大脑”,建立涵盖我国全行业、全地域的产业知识图谱,聚焦断点、薄弱环节、卡脖子问题分析和科学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本质安全。
加强产业布局分析,科学决策国内大循环产业布局。基于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分析,发挥工业互联网构建的云制造环境,通过构建网络化、扁平化、同步快速的新型组织方式,利用“产业大脑”分析重点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及产业链水平,综合产业状态、关联供应链、所辖内容等数据资源,为产业建立全面、系统的产业画像,为科学编制规划提供依据,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加大产业链数据监控和分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日常监控和分析,尤其是对于关键产品、应急物资等战略性产业。在应急状态下,一方面通过构建网络化协同生产方式,盘活不透明的数据资源,融通大中小企业供应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快速重组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保持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通过推广软硬一体的边缘智能一体机解决企业快速转产的难题。根据生产需要快速预装不同的工业APP,并打通IT和OT,以云边协同的方式实现云端管理、边缘执行的全链路服务,辅助企业实现快速转产,从而建立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发挥工业互联网赋能器作用,实现企业从价值定义、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的全价值链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融合A(人工智能)、B(区块链和大数据)、C(云边协同)、D(数字孪生)、E(边缘计算)、F(5G)等技术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云化的全方位服务,有力支撑企业从用户需求、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企业管理、仓储物流、产品服务等各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并通过打通企业从价值定义、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的全链条,形成以数据为基础、以应用为载体、以效率和质量为核心的基于系统工程的智能制造。在价值定义阶段,通过用户的交互式参与,精准获得用户需求,形成个性化定制的能力;在价值创造阶段,通过工业互联网支撑的协同设计和柔性化生产,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效率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在价值实现阶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延伸,推动企业从业务能力到业务模式的转型。尤其是:
利用5G+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的模式转型。5G网络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特点将会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并促进工厂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和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变革。重庆某光电厂生产LED晶圆等产品,之前缺少整体设备及数据分析体系,同时缺乏可行的数据采集手段,现场每小时1万颗的生产流水数量,通过4K摄像头进行图像全检远远超出其现有网络的负荷和能力,航天云网通过应用5G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采集工厂级、现场车间级生产情况、故障情况、设备情况等,将数据分析统计结果反馈给对应人员并应用5G特性实现设备的反控等功能,为提升生产管控能力提供有效支撑,规避人工经验值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实现良品率提升5.5%,并提高了产线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结合区块链、数字孪生、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帮助企业进行服务化延伸。通过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产品智能化服务平台,使得企业可以基于实时数据进行设计迭代、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增值服务,同时、在实体世界中也可以借助虚体数据实现控制优化、精准执行等,更好地服务用户,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实现由传统的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变。同时,也转变营销模式,在供需两端进行服务模式转型。航天云网面向全员营销的云端营销平台运用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航天科工集团得到全面应用,通过智能合约减少中间环节,全面激发员工营销活力,实现“个人创收、企业增收”的双赢局面。
连接创新资源推动个性化定制生态。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共享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社会创新资源连接在一起,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在本次防疫产品研发中,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作用,快速出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新产品,如社区防疫产品、疫情分析平台等。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普及,这种“因需而创、动态组织”的开放式模式将成为企业创新产品的有力抓手。
三、发挥工业互联网倍增器作用,释放平台汇聚的数据价值
打通从感知、分析到预测的数据链,推动企业形成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转型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立贯穿传感器、设备、生产线或车间的实时、动态的数据链,对生产线或车间进行感知、分析和预测,企业管理层不仅能实时“看见”产线和设备状态,还能“发现”影响营效率的关键要素,从而实现精细化的生产运营管理。只有打通企业的数据链,企业才能具备数字化转型的洞察能力和加速基础,并进一步推动企业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生产模式转型。从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的角度,只有打通数据链,政府的数字化治理才有来源和依据,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据”。
实现从数据汇聚到数据赋能的突变。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实现大量工业数据的汇聚,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挖掘,这些数据将促进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并为企业带来新的数据赋能方式。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对全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和复工复产工作造成极大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航天云网依托工业大数据开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设备增信服务,通过与征信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金融征信网关低成本地采集企业数据,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维度,实现快速授信,帮助合格企业获得贷款。银行还可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服务实时获取获贷企业的运行信息,实现“一企一贷”的实时监管和因企施策的金融风险监管。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的工业大数据技术为中小企业融资授信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风控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极大释放工业大数据的价值。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处于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工业互联网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相关支撑体系的同步发展和有效保障,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度重视安全之基础要素,加快自主可控的工业操作系统及IDC建设
核心设备、平台及IDC中的工业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国家及企业生产、运行状况,加强核心工业数据防护刻不容缓。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数据特别是工业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出台数据采集、边缘计算、平台安全等标准。通过建立信创服务可信名单,加快以自主安全的安全网关、工业操作系统及与国产服务器适配研究,以及安全可靠IDC为代表的自主安全工业产品研究及推广,形成从边缘侧、IaaS、PasS及SaaS的工业安全体系,确保工业数据安全。
2、高度重视数据之生产要素,加快推动数据产业立法
数据要素首次被纳入生产要素,数据治理及其安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技术、产业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需要加快数据产业立法研究,依法对数据进行分级管理,可公开数据依法依规完全开放,实现共享。对数据,特别是工业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交易等各方面的权力责任予以规范,界定数据产权、数据运营权、收益分配权,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数据交易和数据有偿使用,通过数据流通提升数据价值赋能能力。
3、高度重视人才之发展要素,加快培育复合型领域人才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对于产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以产教融合新业态为抓手,加速推进实训基地、体验中心、示范中心等建设,并基于工信部出台的产业人才能力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评价中心建设,强化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更好发挥人才对产业发展促进作用。(文|航天云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於亮)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热销推荐松下YC-300TSP晶闸管TIG逆变直流电焊机
供应松下Panasonic松下焊接机器人松下焊接机器人
无风扇宽温宽压工业主机Ubuntu系统
狮川 狮川焊机气保焊机NBC-500工业级焊机
六关节工业机器人 六轴冲压机械手 焊接机器人
TO230A发电电焊机/什么是发电电焊机
230A车载发电电焊机
焊接机器人,自动焊接机械手,焊接机器人价格,自动焊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