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钢铁板材是最常见不过的“铁疙瘩”,但经过电焊工匠的焊接技术处理后,这些“铁疙瘩”变成了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在炎热的夏天,别人都穿着短裤短袖,但为了避免焊接时被溅起的火花烫伤,曲岩只能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汗水浸透衣服是寻常事。
每当焊接完成,曲岩都会习惯性地用手指轻抚这一条条打磨后的焊缝。一个面罩,一把焊枪,炽热的火焰在缝隙间游走,把本不属于一体的钢铁大桥构件完美地熔合在一起。在曲岩看来,焊接,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作,而是一项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
在中铁山桥的焊接实验室内,曲岩的任务就是把各组的钢桥构件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为正式生产做足准备。这是每座大桥建设前必不可少的前期预备工作。中铁山桥每承制一座大桥,曲岩负责生产前的焊接评定。
在实验室里,桥上所有板材的焊接位置都要实际操作模拟一遍,根据焊接时应用的电流、电压、焊接速度、角度等一系列技术参数,来制定焊接方案。曲岩说:“数据评定合格后,大桥就要按照我们为其量身打造的焊接方案投入生产。”
拿起焊枪,意味着质量与责任。“焊缝是钢桥的生命线,每一条都马虎不得,它直接关系到大桥的建造质量。”曲岩介绍,两块板材拼接合成后,焊缝内有气泡、杂质或没有完全熔合,这样的焊接是有缺陷的,在建造大桥过程中是决不允许出现的问题。
1998年从山桥技校毕业后,曲岩来到了中铁山桥项目生产第一线。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企业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曲岩深谙,作为一名“焊接工匠”,掌握稳定的焊接技术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依靠勤学苦练。
“学电焊,不仅要肯吃苦,还需有悟性,光听别人讲是不行的,主要是靠自己摸索。”当学徒时,曲岩仔细观察师傅们工作时的站位、角度、手法,经过一段时间反复操作,他便摸索出一套焊接的技巧,很快就成了技术进步快、焊接质量过硬的青年焊工。
在被派往参加秦沈客运专线执行架设任务时,第一轮焊接完成后,焊接检测效果不是很理想,经过细心总结,曲岩发现造成焊缝不合格的原因是风力问题,反复琢磨和练习,通过挡风板和焊接手法的变换,终于攻克了难关;在润扬长江大桥制造中,曲岩发现在钢板拐角处焊接完成后,总有细小裂纹,通过多次试验,他采用小电流将拐角处分道焊接、然后整体焊接盖面的方法解决了缺陷问题……
谈起工作,曲岩立刻滔滔不绝:“苏通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重庆朝天门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等10余个国家重点工程和国外高难度技术标准的桥梁焊接工作,我都参与其中。”伴着时间的流逝,焊接技术经验积累也随之越来越厚重,曲岩负责的钢桥项目的焊缝无损检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
2012年,中铁山桥成立了以曲岩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开展大桥钢结构制造工艺研究。随后,曲岩工作室参与了美国纽约维拉扎诺大桥的桥面维修、港珠澳大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等一系列攻关项目。
因为始终保持着对先进焊接技能的关注和探索,曲岩还加入了一个技术交流群,群成员都是各行业的电焊工,每当遇到难题时,他会在群里提问,寻找问题突破口。曲岩相信,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靠的是坚持不断学习。
二十多年的电焊生涯让曲岩拥有一份不凡的业绩: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沉浸在工作中,对曲岩来说,神情专注地在钢铁上“绣花”是一种享受,在曲岩眼中,舞动的焊花是有魔力的,他对工作的追求简单而又极致。“工作里的学问大着呢,可能终极一生,我也不敢说能够走到焊接的巅峰。”
记者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