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一文读懂AI芯片:国产崛起的最佳时机?

一文读懂AI芯片:国产崛起的最佳时机?

2020-07-02 来源:WKW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1227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人工智能作为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的第二次技术形态的体现,随着智能产品的落地应用,不同场景的算法持续涌现,计算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不少厂商为了追求产品多样化,不断推出新功能,在产品中提到的“人机交互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作为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的第二次技术形态的体现,随着智能产品的落地应用,不同场景的算法持续涌现,计算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不少厂商为了追求产品多样化,不断推出新功能,在产品中提到的“人机交互”、“智能识别”等新鲜的概念词汇,以此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与此同时,AI芯片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硬件基础和产业落地的载体,吸引了众多巨头和创企入局,各类AI芯片相继面世。

在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中国芯片设计10强民营企业》榜单中,按照企业市值或估值列出了中国10强本土芯片设计民营企业,分别为:韦尔股份、汇顶科技、兆易创新、卓盛微电子、君正集成电路、圣邦微电子、比特大陆、瑞芯微、晶晨半导体、地平线、寒武纪科技。11家芯片设计企业中比特大陆、地平线、寒武纪科技3家都是AI芯片公司,占据了将近1/3的比重,足以见得AI芯片发展的重要性。

从架构说起,AI芯片走了怎样一条路

其实最早AI芯片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执行指令,而是为了进行大量的数据训练和应用的计算。由于传统CPU在解决深度学习任务时效率不够高,且耗费的成本昂贵,因此催生了专门解决特定任务的新硬件——AI芯片。

当前AI芯片的设计方案繁多,市面上对于AI芯片其实也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广义上来说所有面向人工智能的芯片都叫做AI芯片。

指令级架构是主流

从芯片架构来看,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AI芯片都是采用传统的指令集架构。

传统的指令集架构采用冯·诺依曼计算方式,通过指令执行次序控制计算顺序,并通过分离数据搬运与数据计算提供计算通用性。在本质上还是所谓的“计算优先”模式,需要通过扩展并行计算单元来提升芯片处理性能。

目前,市场上传统的通用指令集架构主要包括人们熟知的X86架构、ARM架构、RISC-V开源架构,以及SIMD架构。

虽然指令级架构凭借其通用性和广泛的应用,成为了AI芯片的主流架构,但是在AI芯片进行算法处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并行处理、低时延等要求,给芯片存储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也就是冯·诺依曼计算方式下共享内存模式导致的存储性能瓶颈问题,我们又称其为“数据墙”、“内存墙”或者“冯·诺伊曼瓶颈”。

如何通过硬件体系架构的创新,克服存储性能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AI芯片深度学习算法运算效率,成为了当前AI芯片架构创新和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文读懂AI芯片:国产崛起的最佳时机?

(基于冯诺依曼的典型指令集架构示意图)

另一条路:数据流AI芯片

要想解决内存性能跟得上计算单元算力提升的问题,就要打破冯·诺依曼架构的内存墙阻碍。由此也衍生出AI芯片架构的另一条路——数据流芯片。

相信很多人对“数据流AI芯片”了解甚少。在近日鲲云科技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上,据鲲云科技创始人和CEO牛昕宇博士介绍,与传统指令集架构相比,数据流架构没有概念上的指令计数器,它是依托数据流流动次序控制计算次序,采用计算流和数据流重叠运行方式消除空闲计算单元,并采用动态配置方式保证对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通用支持,突破指令集技术对于芯片算力的限制。

数据流架构采用了数据流引擎的计算架构,以实现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延迟,最大优点在于大幅提升芯片利用率。目前,数据流架构在数字信号处理、网络路由、图形处理、遥感检测、以及数据库处理,以及当今许多软件体系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文读懂AI芯片:国产崛起的最佳时机?

(图片源自OFweekWKW)

当然,数据流架构AI芯片的研发难度远远大于指令集架构,目前全球基于数据流方式研究AI芯片的企业少之又少,主要有鲲云科技、Wave Computing、Sambanova、Groq,而目前能够实现数据流AI芯片量产的仅有国内的鲲云科技一家。总体而言,数据流架构也不失为未来AI芯片的一条重要发展路径。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即将开展 | CME中国机床展 &慕尼黑电子展,ATI与合作伙伴共舞,亮相全新机器人材料去除产品
阅读下文 >> 小米手环5简单上手:值得入手但米环4用户感知不强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20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1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