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经济大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数据发现,这些经济大省纷纷依托机器人产业进行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含金量十足,发展势头迅猛,探索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出了一个新引擎。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9月6日,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多位经济大省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看好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尽管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与国外仍有差距,但在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领域,国内产品性价比和功能都已经赶超国外同类产品。随着沿海经济大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智能下料分拣产线
释放红利,经济大省机器人产业按下"快进键"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指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鼓励支持工业企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8月19日,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创新发展、升级换代的重要机遇期。"
疫情之下,国内制造业拥抱工业4.0,使用机器人推进智能制造的意愿逐渐攀升,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尤其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经济大省正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沃土"。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正极大改变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下,江浙地区已建立起我国功能最完善、系统最健全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了以上海、昆山、无锡等地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效益、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培育一批重磅产品,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浙江省2020年印发的《浙江省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前沿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领先,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性能品质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机器人集成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全国标杆,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成为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
江苏省印发的《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机器人产业产值要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万台,形成一批机器人重点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特色产业基地。
从产业创新能力来看,截至2022年7月,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专利数累计达79844件,其中江苏申请专利数量最多,浙江和上海紧随其后。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4547家,江苏依然领跑。
一研发总部设在上海的机器人企业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华东地区是国内智能制造的核心聚集地,吸引了大批量高端人才,一些学成回国的机器人专才大量聚集在长三角地区,为机器人企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华东地区机器人供应链相对来说较完备,加上汽车产业聚集,机器人企业精准聚焦的大量市场客户群也集中于此,行业发展具有很大优势。"
在广东,一大批机器人制造新秀也在崛起,数据显示,广东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市场的33.9%,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机器人这条"赛道"上,制造业大省广东已先行布局,频出利好政策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添力。2020年,《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
2021年,《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依托,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及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
研发总部落户在广州的机器人企业行深智能董事长安向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行深智能在广州设立研发中心首先源于广东的人才优势,其次是广州大力扶持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而机器人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利好政策的支撑和扶持。
再看其他省份,福建省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提出,依托省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算法、理论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依托龙头企业,加大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等攻关力度,重点突破一批人工智能和产业新体系融合的"卡脖子"技术。
山东则在《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中提出,到2022年山东人工智能企业预计达到500家以上;到2025年,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作为制造业中知识密集、创新活跃、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关键领域,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领域已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穿梭于各大园区的国产机器人
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机器人产业成发展新引擎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由外资垄断,日本发那科、瑞士ABB、日本安川、德国库卡"四大家族"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疫情加速国产替代。机器人外资企业在生产、交货、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均受到全球疫情影响,国产机器人厂商凭借国内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迅速抢占市场。
据MIR睿工业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13.11万台,同比增长1.5%。其中内资企业出货增长16.2%,外资企业出货降低5.4%。此消彼长,凸显国产替代趋势加速。
"国内服务机器人领域,国产化趋势十分明显,这主要得益于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效率较高。"万为机器人董事长李金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前,国产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与国外相差无几,国内机器人企业抢抓巨大市场需求,在物流、安防、消费服务等细分领域研发出一批特色产品,部分产品实现国际领跑。
辛国斌介绍称,截至2021年底,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101家,涵盖了整机、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各类企业。
记者对比各个经济大省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计划也发现,各地机器人产业政策的出台也正围绕协同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创新、融通大中小企业发展,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突破服务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服务机器人行为类人化,提升服务机器人高端产品供给。
具体来看,上海一方面从研发端提出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集中攻克智能芯片、伺服电机、智能控制器、智能一体化关节、新型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从供给端提出,要提升高端产品供给,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等,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场景率先开展服务机器人试点。
浙江则提出,要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建立协同创新重点项目清单制度。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资源,打造对接平台,组织对接活动,引导机器人本体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用企业、金融保险机构等,开展"产用金"协同创新。
广东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定位更加"精准",要求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错位发展格局,支持广州、深圳发挥高端资源汇集优势,开展机器人研发创新;支持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地发挥生产制造优势,建设机器人生产基地;支持其他各地市做好产业配套。推广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机器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以深圳为例,重点瞄准发展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无人机产业,推动以面向3C产业为主的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除了经济大省"优等生"纷纷出台政策扶持产业协同创新,2021年12月,工信部等15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必须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目前机器人产业要快速发展,对产业链各方协同创新和应用迭代提出新要求,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要继续加强,在面对"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时候要勇于突破创新,实现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国产替代,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升级。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其中,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22亿美元。
跻身中国科技机器人企业50强的视比特机器人董事长邓文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未来,机器人将在一些高附加值的领域,如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半导体等重点行业迎来更广泛的应用,这些领域无人化趋势愈发明显,发展速度和规模化也会很快。此外,中国制造业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跃升趋势、由单个工作站到产线级多机器人协同趋势都值得期待。
多位机器人创业者一致看好机器人产业,他们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为建设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平顶山 ABB 钛自行车架焊接机器人
广州烽火TIG-200L(IGBT)逆变直流氩弧焊机单用氩弧
供应聚氨酯脚轮聚氨酯输送滚轮滚轮架用
交流电焊机,交流电焊机介绍,交流电焊机厂家直销,交流电焊机价格
切割枪头 气保焊机配件切割枪头 铜质切割枪头机械设备
OTC氩弧焊机
胜宁sn1101 六轴机器人A工业焊接机器人厂家直销
米勒250交直流氩弧焊机 铝焊机 进口氩弧焊机 二手焊机 焊机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