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机器人以多种角色频繁出入各大酒店、影院、餐厅、车站、工厂等场地为人们提供服务,部分人认为,机器人替代人工或将提高社会失业率,最明显的是工厂智能化对传统制造业造成的冲击。例如:近日,格力空调基地通过在生产线投用机器人,用以空调底座安装,据悉,仅由数台机器人组成的“六合一工作站”不仅可以确保生产一致性和提高精度,而且还能节约20人左右的人力。
近看,机器人作业似乎已经威胁到了部分从业者的工作稳定性,但是纵观整个机器人行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供给已经出现短缺,且缺口正在不断扩大。据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有关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同时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研究表明,每增加一台机器人将创造3.6个岗位,按此趋势,机器人新增岗位的人才需求量必定会在智能制造不断深化中变得更大。
造成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增大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机器人产业高速运转、机器人学科建设缓慢及制造业工人从业观发生转变三方面。
疫情影响+政策支持 机器人行业崛起迅猛
2020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风险,实践证明,在所有人的社会生活高度依赖市场机制的当下,人与人之间接触的被迫减少注定会对原本的经济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条件下,无接触经济成为同时兼顾防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方”。
在机器人行业,无接触经济为机器人企业迎来了新的增量空间,主要表现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催生出许多新的功能性需求,例如巡检机器人自动检测行人是否佩戴口罩和自动检测体温,扫地机器人增加消毒功能等,新的需求推动服务机器人行业飞速发展。根据IFR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2亿美元,约占全球25%市场份额,中国电子学会预测未来这一比例有望达到30%。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助推机器人行业加速向前发展。
2015年,我国政府便将机器人发展写入《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中,并将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以来;接下来,在“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聚焦“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在“十三五”的第五年之际,2020年,政府出台新基建政策,大力推进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革新,这意味着工业4.0将迎来新的一轮技术变革,人工智能行业,尤其是机器人领域的市场红利将更上一层楼。
机器人行业发展迅猛的同时,将加剧用人问题——机器人产业的人才库与行业发展速度不匹配。
机器人学科发展缓慢 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大中专院校机器人相关专业近几年才陆续开设,人才培养速度暂时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例如华南理工广州学院下的机器人工程学院于2019年才正式设立,尽管该院校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早于2017年便已正式授课,但是也不过开设了三年的时间,这意味着该学院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专业学子还未毕业抑或刚毕业。
此外,通过今年20余所广东院校招生信息了解到,仅有暨大、华南农大、广工、广大4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广工、深大、仲恺3所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其次,大数据方面的专业也深得院校青睐,广工、南方科大、广财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广海大、仲恺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尽管报考AI、机器人专业的学生人数不在少数,但是短时间内,要实现机器人行业人才对口相对困难。每一个新兴学科的建设都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进行磨合才能培养出较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科建设初期的教育资源包括专业教材、教务人员稀缺,学科框架也有待完善。按照机器人人才需求1:3.6的比例,假设现在需要生产10万台机器人,则至少需要36万个对口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因此,短时间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难度凸显。
制造业工人劳力转型 偏向势头强劲的互联网行业
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相关数据显示,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市场用人需求和求职人员数量同比收缩,但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2.0。
造成上述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制造业工人的从业观发生转变,进而从根本上影响了制造业人才库的积累,对大多数工人,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工人来说,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完善和提升技术,不如转身其他门槛较低或回报率更大的行业。
技术迭代下,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倒向互联网行业,外卖员成了主要的选择之一,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数据显示,在饿了么300万名骑手中,有15%的外卖骑手是工人转型,占比最高。美团外卖在疫情期间新增的100万外卖骑手中,有27.2%来自制造业企业,也占比最高。
此外,随着电商直播成为推动传统商业模式变革的一股新力量,这股新力量也在悄然改变制造业工人“养家糊口”的方式,直播带货成了工人转行的又一选择。许多工人通过直播来获取额外收入,甚至直接全职投身直播带货事业。六七十年代的人以进入工厂养家为荣,但是新业态的涌现,使得80后、90后甚至00后逐渐褪去了这样的想法,更偏向于收入韧性大的行业,而互联网就是典型的领域。
解决机器人产业用人短缺问题需全面发力
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依赖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良好的市场秩序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等,是个系统工程。而这些最终都要落脚到“人”这一核心要素,机器人行业更是如此。因此,要想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中国智造”,则需要政府、院校、企业和个人的协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补贴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包括设立奖励开展机器人大赛,鼓励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机器人的开发和生产中,以文字+视频的形式开展线上机器人趣味科普专题,以学分鼓励学生在线打卡,又或是设立专门的机器人研究单位培养和吸纳产业人才等。
院校应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运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来培育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企业通过与院校及优质企业合作,分阶段、分批次对相关岗位的职员以文字+视频+实操三种方式开展员工培训,同时设置奖惩制度,以强化职员的理论知识积累、提升动手能力和业务开展能力。
在技术性失业浪潮后,未来的就业门槛将提高,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力将成为主流。因此,技术工人需关注市场行情,做好技术基础知识的积累,抓准时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降低岗位的替代性。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WeldTec威尔泰克POWER PULSE 505D
氩弧焊机 WSE-315LD/315MD/500HD 逆变式交直流脉冲氩弧焊机 氩弧焊机 直流氩弧焊机
广州高纯氩气供应站
广州烽火WS-160可控硅直流氩弧焊机220V带电焊功能
川瑞贝二保焊机NBC350IH500IH分体二氧化碳气保焊机630IH二保电焊机
瑞凌东升WSME250电焊机交直流双脉冲220V氩弧焊机 氩弧焊/电焊多功能焊机
氩弧焊管道半自动焊机
超能合金焊条 309焊条 e308焊条 j506焊条 302焊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