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仿生机器人 地面仿生机器人的种类有很多,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仿人机器人、多足机器人、蛇形机器人和跳跃机器人。 1.仿人机器人 ·日本本田ASMIO 仿人机器人“ASMIO”是本田技研工业的明星产品。2000年,本田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仿人形机器人“ASMIO2000”。其不仅具有人的外观,还可以事先预测下一个动作并提前改变重心,这一技术使其步行动作连续流畅,被视为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仿人形机器人。 据悉,最新版本的ASIMO机器人,可以完成很多类似人类活动的工作。其最大的亮点在于手部活动的突破,每只手都拥有13个自由运动轴。同时,本田还对ASIMO的下肢进行了改进,使其拥有更好平衡性,能够更快、更平稳的攀爬楼梯。本田曾表示,其最终目标是让ASMIO进入民众家庭并承担诸如帮忙照顾婴儿、老人以及残疾病人这样日常工作,真正变成家里人的好帮手。 2019年9月,波士顿动力宣布其双足人形机器人 Atlas 再进化,已经掌握了倒立、360度翻转、旋转等多项技能。据波士顿动力介绍,他们利用新技术简化了Atlas的开发过程,创建了这套动作。这项新技术使得Atlas的开发例程比以前快了很多,性能得到了提高,动作准确率约为80%。 Atlas出现的目的是为突破人形机器人全身运动性能的极限,尽量向人类的敏捷程度靠拢,展现出力量感与平衡感。同时,还可协助人类解决在危险环境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诸如打开或关闭重要阀门,清理堵塞通道的杂物,使用工具砸开混凝土面板等。 2020年1月7日,优必选在CES展示了其全新迭代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Walker是优必选科技研发的第一款可商业化落地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与波士顿动力的 Atlas、本田的 Asimo共同入选为“全球 5 大人形机器人”。 目前,最新迭代的版本中,Walker可以完成快速的类人步态行走、快速稳定上楼梯,和上一代相比,运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操作层面,基于上一个版本的伺服跟随,Walker可以根据目标物体的位姿变化实时调整自己执行任务的轨迹,从而可以在动态环境中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目前Walker实现了模块化,能做到单体生产和集成,腿部、臂膀、躯干都能拆卸组装,成本可控同时也更方便量产、维护和维修,更符合未来的市场需求。Walker最终的落地方向和目标是家庭场景。 2. 多足机器人 ·波士顿动力Spot 2020年6月16日,波士顿动力Spot正式向美国企业用户发售,售价 7.5 万美元起。目前,Spot已升级至Spot2.0,新版本对导航、自主性、感测、用户可编程性、有效载荷集成、通信等方面进行了改进。Spot Release 2.0的最大亮点可能是全新改进的自主导航API。 2.0版本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移动性能升级,使Spot在湿滑的地面上更有弹性,并能更好地应对楼梯,这两点都是Spot在首次商业部署的环境——建筑工地中遇到的问题。 波士顿动力公司发言人表示:“我们计划在明年生产大约1000个Spot,但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产量。我们正在探索今年实现海外销售的可能。”该公司最初计划在2020年中期完成1000个Spot的生产,但新冠疫情爆发打乱了这一时间表。 ·ANYbotics四足机器人ANYmal 2019年1月,瑞士公司 ANYbotics 推出一款灵活的四足机器人——ANYmal,它可以对抗各种恶劣的现实环境,适用于在危险的工业场景中执行任务。目前,ANYmal已升级至ANYmal C最新版本,它的移动速度为 1 米/秒,可以爬上 20°的斜坡和 45°的楼梯,并且能够穿过 60 厘米宽的通道,能在1米深的水中浸泡一小时,还会自己找充电桩。 ANYmal C 的销售对象是开发客户、工程合作伙伴和大学,同时也会提供完整的软件和虚拟环境。 3. 蛇形机器人 2017年6月份,GE航空集团宣布,收购英国老牌机器人制造商OC Robotics,该公司制造的可以在密闭和危险区域使用的蛇形机器人,如果将这种机器人,应用在GE航空航天、建筑、核能、石化和安全等多个行业,不仅效率提高,更能保证人员安全。 OC Robotics公司设计的蛇形机器人非常适用于一些狭小的空间作业。基本上,它是一堆柔性的关节,一共有11个,形成“蛇”的形态——也有点像人类的脊椎。然后,三根不锈钢缆绳被固定在这11节的每一节的“末端”,通过滑轮系统穿过前面的每一节,最后会固定到一组执行器上。通过收/放钢丝绳可以控制蛇的“曲率”变化。 4. 跳跃机器人 这个名叫Salto的迷你机器人,一次最高跳起1.2米高、16公里的时速,还可以在移动中的斜面上连续跳跃,甚至连跑酷中的蹬墙反身跳都做得到而且即使在跳跃时存在失误,Salto也能在空中迅速甩动自己的两条小“胳膊”,重新找回平衡。 目前,Salto跳跃机器人已将着陆目标的标准偏差从9厘米减小到1.6厘米,这意味着它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跳跃。 水下仿生机器人 博雅工道成立于2015年,公司主要从事水中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研发、机器人技术培训及服务等工作。ROBOLAB-GL是博雅工道最新自主研发的一款多关节仿龙鱼机器人产品,根据龙鱼的游动姿态和外观样式,依托现有流体仿真技术设计,能够像真鱼一样顺畅优雅的自如游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它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全局视觉控制技术,可应用于教育科研、文娱、海洋生物研究等多个领域。 深之蓝白鲨Mini水下机器人属于小型工业级ROV缆控水下无人机,具备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布放。操作者可通过线缆连接控制箱,或使用手柄搭配平板电脑进行操控,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使用需求。白鲨Mini的下潜深度可达100米,覆盖大部分河道、水库、湖泊的观测需求。除了海洋渔业,也可应用于水下环境检测、管道检查、水库勘查、打捞救助、水下拍摄、水下娱乐等。 2019年4月,深之蓝与JOHNAN株式会社、Skyseeker株式会社、tiwaki株式会社在日本东京签署四方合作协议。由此,中国工业级水下机器人首次进军日本市场。根据协议要求,首批约50台深之蓝白鲨Mini水下机器人用于海洋渔业作业当中。 空中仿生机器人 作为仿生机器人领域的老江湖,来自德国的费斯托(Festo)不久前又发布了两款仿生机器人,进一步扩充了费斯托仿生机器人家族。其中,BS是一款仿生雨燕,但这并不是费斯托开发的第一批仿生机器鸟。 在重量上每只BS仅为42克,其中6克为电池。此外还需要一台电机控制机翼襟翼,两台电机来驱动翅膀进行转向。目前BS的飞行时间较为有限,只有7分钟,不过费斯托表示:“飞行物体和GPS路线的智能联网使3D导航系统可以在未来的联网工厂中使用,这证明了针对BionicSwift的开发工作具有合理性。” 结语 目前来看,整个仿生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过,仿生机器人尤其是仿人机器人的研究需要多个专业、大量经费、长时间投入,短期内难以实现低成本民用市场规模,GOOGLE卖掉了Boston Dynamics也是基于此原因。 另外,在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中还需要开拓思路,应逐步摒弃传统的机器人研究方法,利用多学科优势并从生物性能出发,使得仿生机器人向着结构与生物材料一体化的类生命系统发展。 目前,国内在仿生机器人这一块,仍处于实验室测试阶段,商业化转变仍比较困难。专注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国内企业中,大部分集中在水下机器人这条赛道上。 但这些在国内排在前列的企业,在放到国际仿生机器人的平台上较量时,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规模,都还属于谨慎的尝试。 近年来,仿生科技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机器人行业,从蜘蛛到鸟类,从章鱼到蟑螂,各种生物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仿生科技也成为机器人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一般而言,仿生机器人通过应用环境的判别可分为地面仿生机器人,水下仿生机器人,还有空中仿生机器人。
地面仿生机器人 地面仿生机器人的种类有很多,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仿人机器人、多足机器人、蛇形机器人和跳跃机器人。 1.仿人机器人 ·日本本田ASMIO 仿人机器人“ASMIO”是本田技研工业的明星产品。2000年,本田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仿人形机器人“ASMIO2000”。其不仅具有人的外观,还可以事先预测下一个动作并提前改变重心,这一技术使其步行动作连续流畅,被视为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仿人形机器人。 据悉,最新版本的ASIMO机器人,可以完成很多类似人类活动的工作。其最大的亮点在于手部活动的突破,每只手都拥有13个自由运动轴。同时,本田还对ASIMO的下肢进行了改进,使其拥有更好平衡性,能够更快、更平稳的攀爬楼梯。本田曾表示,其最终目标是让ASMIO进入民众家庭并承担诸如帮忙照顾婴儿、老人以及残疾病人这样日常工作,真正变成家里人的好帮手。 2019年9月,波士顿动力宣布其双足人形机器人 Atlas 再进化,已经掌握了倒立、360度翻转、旋转等多项技能。据波士顿动力介绍,他们利用新技术简化了Atlas的开发过程,创建了这套动作。这项新技术使得Atlas的开发例程比以前快了很多,性能得到了提高,动作准确率约为80%。 Atlas出现的目的是为突破人形机器人全身运动性能的极限,尽量向人类的敏捷程度靠拢,展现出力量感与平衡感。同时,还可协助人类解决在危险环境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诸如打开或关闭重要阀门,清理堵塞通道的杂物,使用工具砸开混凝土面板等。 2020年1月7日,优必选在CES展示了其全新迭代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Walker是优必选科技研发的第一款可商业化落地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与波士顿动力的 Atlas、本田的 Asimo共同入选为“全球 5 大人形机器人”。 目前,最新迭代的版本中,Walker可以完成快速的类人步态行走、快速稳定上楼梯,和上一代相比,运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操作层面,基于上一个版本的伺服跟随,Walker可以根据目标物体的位姿变化实时调整自己执行任务的轨迹,从而可以在动态环境中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目前Walker实现了模块化,能做到单体生产和集成,腿部、臂膀、躯干都能拆卸组装,成本可控同时也更方便量产、维护和维修,更符合未来的市场需求。Walker最终的落地方向和目标是家庭场景。 2. 多足机器人 ·波士顿动力Spot 2020年6月16日,波士顿动力Spot正式向美国企业用户发售,售价 7.5 万美元起。目前,Spot已升级至Spot2.0,新版本对导航、自主性、感测、用户可编程性、有效载荷集成、通信等方面进行了改进。Spot Release 2.0的最大亮点可能是全新改进的自主导航API。 2.0版本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移动性能升级,使Spot在湿滑的地面上更有弹性,并能更好地应对楼梯,这两点都是Spot在首次商业部署的环境——建筑工地中遇到的问题。 波士顿动力公司发言人表示:“我们计划在明年生产大约1000个Spot,但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产量。我们正在探索今年实现海外销售的可能。”该公司最初计划在2020年中期完成1000个Spot的生产,但新冠疫情爆发打乱了这一时间表。 ·ANYbotics四足机器人ANYmal 2019年1月,瑞士公司 ANYbotics 推出一款灵活的四足机器人——ANYmal,它可以对抗各种恶劣的现实环境,适用于在危险的工业场景中执行任务。目前,ANYmal已升级至ANYmal C最新版本,它的移动速度为 1 米/秒,可以爬上 20°的斜坡和 45°的楼梯,并且能够穿过 60 厘米宽的通道,能在1米深的水中浸泡一小时,还会自己找充电桩。 ANYmal C 的销售对象是开发客户、工程合作伙伴和大学,同时也会提供完整的软件和虚拟环境。 3. 蛇形机器人 2017年6月份,GE航空集团宣布,收购英国老牌机器人制造商OC Robotics,该公司制造的可以在密闭和危险区域使用的蛇形机器人,如果将这种机器人,应用在GE航空航天、建筑、核能、石化和安全等多个行业,不仅效率提高,更能保证人员安全。 OC Robotics公司设计的蛇形机器人非常适用于一些狭小的空间作业。基本上,它是一堆柔性的关节,一共有11个,形成“蛇”的形态——也有点像人类的脊椎。然后,三根不锈钢缆绳被固定在这11节的每一节的“末端”,通过滑轮系统穿过前面的每一节,最后会固定到一组执行器上。通过收/放钢丝绳可以控制蛇的“曲率”变化。 4. 跳跃机器人 这个名叫Salto的迷你机器人,一次最高跳起1.2米高、16公里的时速,还可以在移动中的斜面上连续跳跃,甚至连跑酷中的蹬墙反身跳都做得到而且即使在跳跃时存在失误,Salto也能在空中迅速甩动自己的两条小“胳膊”,重新找回平衡。 目前,Salto跳跃机器人已将着陆目标的标准偏差从9厘米减小到1.6厘米,这意味着它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跳跃。 水下仿生机器人 博雅工道成立于2015年,公司主要从事水中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研发、机器人技术培训及服务等工作。ROBOLAB-GL是博雅工道最新自主研发的一款多关节仿龙鱼机器人产品,根据龙鱼的游动姿态和外观样式,依托现有流体仿真技术设计,能够像真鱼一样顺畅优雅的自如游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它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全局视觉控制技术,可应用于教育科研、文娱、海洋生物研究等多个领域。 深之蓝白鲨Mini水下机器人属于小型工业级ROV缆控水下无人机,具备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布放。操作者可通过线缆连接控制箱,或使用手柄搭配平板电脑进行操控,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使用需求。白鲨Mini的下潜深度可达100米,覆盖大部分河道、水库、湖泊的观测需求。除了海洋渔业,也可应用于水下环境检测、管道检查、水库勘查、打捞救助、水下拍摄、水下娱乐等。 2019年4月,深之蓝与JOHNAN株式会社、Skyseeker株式会社、tiwaki株式会社在日本东京签署四方合作协议。由此,中国工业级水下机器人首次进军日本市场。根据协议要求,首批约50台深之蓝白鲨Mini水下机器人用于海洋渔业作业当中。 空中仿生机器人 作为仿生机器人领域的老江湖,来自德国的费斯托(Festo)不久前又发布了两款仿生机器人,进一步扩充了费斯托仿生机器人家族。其中,BS是一款仿生雨燕,但这并不是费斯托开发的第一批仿生机器鸟。 在重量上每只BS仅为42克,其中6克为电池。此外还需要一台电机控制机翼襟翼,两台电机来驱动翅膀进行转向。目前BS的飞行时间较为有限,只有7分钟,不过费斯托表示:“飞行物体和GPS路线的智能联网使3D导航系统可以在未来的联网工厂中使用,这证明了针对BionicSwift的开发工作具有合理性。” 结语 目前来看,整个仿生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过,仿生机器人尤其是仿人机器人的研究需要多个专业、大量经费、长时间投入,短期内难以实现低成本民用市场规模,GOOGLE卖掉了Boston Dynamics也是基于此原因。 另外,在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中还需要开拓思路,应逐步摒弃传统的机器人研究方法,利用多学科优势并从生物性能出发,使得仿生机器人向着结构与生物材料一体化的类生命系统发展。 目前,国内在仿生机器人这一块,仍处于实验室测试阶段,商业化转变仍比较困难。专注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国内企业中,大部分集中在水下机器人这条赛道上。 但这些在国内排在前列的企业,在放到国际仿生机器人的平台上较量时,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规模,都还属于谨慎的尝试。
地面仿生机器人 地面仿生机器人的种类有很多,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仿人机器人、多足机器人、蛇形机器人和跳跃机器人。 1.仿人机器人 ·日本本田ASMIO 仿人机器人“ASMIO”是本田技研工业的明星产品。2000年,本田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仿人形机器人“ASMIO2000”。其不仅具有人的外观,还可以事先预测下一个动作并提前改变重心,这一技术使其步行动作连续流畅,被视为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仿人形机器人。 据悉,最新版本的ASIMO机器人,可以完成很多类似人类活动的工作。其最大的亮点在于手部活动的突破,每只手都拥有13个自由运动轴。同时,本田还对ASIMO的下肢进行了改进,使其拥有更好平衡性,能够更快、更平稳的攀爬楼梯。本田曾表示,其最终目标是让ASMIO进入民众家庭并承担诸如帮忙照顾婴儿、老人以及残疾病人这样日常工作,真正变成家里人的好帮手。 2019年9月,波士顿动力宣布其双足人形机器人 Atlas 再进化,已经掌握了倒立、360度翻转、旋转等多项技能。据波士顿动力介绍,他们利用新技术简化了Atlas的开发过程,创建了这套动作。这项新技术使得Atlas的开发例程比以前快了很多,性能得到了提高,动作准确率约为80%。 Atlas出现的目的是为突破人形机器人全身运动性能的极限,尽量向人类的敏捷程度靠拢,展现出力量感与平衡感。同时,还可协助人类解决在危险环境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诸如打开或关闭重要阀门,清理堵塞通道的杂物,使用工具砸开混凝土面板等。 2020年1月7日,优必选在CES展示了其全新迭代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Walker是优必选科技研发的第一款可商业化落地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与波士顿动力的 Atlas、本田的 Asimo共同入选为“全球 5 大人形机器人”。 目前,最新迭代的版本中,Walker可以完成快速的类人步态行走、快速稳定上楼梯,和上一代相比,运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操作层面,基于上一个版本的伺服跟随,Walker可以根据目标物体的位姿变化实时调整自己执行任务的轨迹,从而可以在动态环境中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目前Walker实现了模块化,能做到单体生产和集成,腿部、臂膀、躯干都能拆卸组装,成本可控同时也更方便量产、维护和维修,更符合未来的市场需求。Walker最终的落地方向和目标是家庭场景。 2. 多足机器人 ·波士顿动力Spot 2020年6月16日,波士顿动力Spot正式向美国企业用户发售,售价 7.5 万美元起。目前,Spot已升级至Spot2.0,新版本对导航、自主性、感测、用户可编程性、有效载荷集成、通信等方面进行了改进。Spot Release 2.0的最大亮点可能是全新改进的自主导航API。 2.0版本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移动性能升级,使Spot在湿滑的地面上更有弹性,并能更好地应对楼梯,这两点都是Spot在首次商业部署的环境——建筑工地中遇到的问题。 波士顿动力公司发言人表示:“我们计划在明年生产大约1000个Spot,但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产量。我们正在探索今年实现海外销售的可能。”该公司最初计划在2020年中期完成1000个Spot的生产,但新冠疫情爆发打乱了这一时间表。 ·ANYbotics四足机器人ANYmal 2019年1月,瑞士公司 ANYbotics 推出一款灵活的四足机器人——ANYmal,它可以对抗各种恶劣的现实环境,适用于在危险的工业场景中执行任务。目前,ANYmal已升级至ANYmal C最新版本,它的移动速度为 1 米/秒,可以爬上 20°的斜坡和 45°的楼梯,并且能够穿过 60 厘米宽的通道,能在1米深的水中浸泡一小时,还会自己找充电桩。 ANYmal C 的销售对象是开发客户、工程合作伙伴和大学,同时也会提供完整的软件和虚拟环境。 3. 蛇形机器人 2017年6月份,GE航空集团宣布,收购英国老牌机器人制造商OC Robotics,该公司制造的可以在密闭和危险区域使用的蛇形机器人,如果将这种机器人,应用在GE航空航天、建筑、核能、石化和安全等多个行业,不仅效率提高,更能保证人员安全。 OC Robotics公司设计的蛇形机器人非常适用于一些狭小的空间作业。基本上,它是一堆柔性的关节,一共有11个,形成“蛇”的形态——也有点像人类的脊椎。然后,三根不锈钢缆绳被固定在这11节的每一节的“末端”,通过滑轮系统穿过前面的每一节,最后会固定到一组执行器上。通过收/放钢丝绳可以控制蛇的“曲率”变化。 4. 跳跃机器人 这个名叫Salto的迷你机器人,一次最高跳起1.2米高、16公里的时速,还可以在移动中的斜面上连续跳跃,甚至连跑酷中的蹬墙反身跳都做得到而且即使在跳跃时存在失误,Salto也能在空中迅速甩动自己的两条小“胳膊”,重新找回平衡。 目前,Salto跳跃机器人已将着陆目标的标准偏差从9厘米减小到1.6厘米,这意味着它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跳跃。 水下仿生机器人 博雅工道成立于2015年,公司主要从事水中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研发、机器人技术培训及服务等工作。ROBOLAB-GL是博雅工道最新自主研发的一款多关节仿龙鱼机器人产品,根据龙鱼的游动姿态和外观样式,依托现有流体仿真技术设计,能够像真鱼一样顺畅优雅的自如游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它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全局视觉控制技术,可应用于教育科研、文娱、海洋生物研究等多个领域。 深之蓝白鲨Mini水下机器人属于小型工业级ROV缆控水下无人机,具备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布放。操作者可通过线缆连接控制箱,或使用手柄搭配平板电脑进行操控,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使用需求。白鲨Mini的下潜深度可达100米,覆盖大部分河道、水库、湖泊的观测需求。除了海洋渔业,也可应用于水下环境检测、管道检查、水库勘查、打捞救助、水下拍摄、水下娱乐等。 2019年4月,深之蓝与JOHNAN株式会社、Skyseeker株式会社、tiwaki株式会社在日本东京签署四方合作协议。由此,中国工业级水下机器人首次进军日本市场。根据协议要求,首批约50台深之蓝白鲨Mini水下机器人用于海洋渔业作业当中。 空中仿生机器人 作为仿生机器人领域的老江湖,来自德国的费斯托(Festo)不久前又发布了两款仿生机器人,进一步扩充了费斯托仿生机器人家族。其中,BS是一款仿生雨燕,但这并不是费斯托开发的第一批仿生机器鸟。 在重量上每只BS仅为42克,其中6克为电池。此外还需要一台电机控制机翼襟翼,两台电机来驱动翅膀进行转向。目前BS的飞行时间较为有限,只有7分钟,不过费斯托表示:“飞行物体和GPS路线的智能联网使3D导航系统可以在未来的联网工厂中使用,这证明了针对BionicSwift的开发工作具有合理性。” 结语 目前来看,整个仿生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过,仿生机器人尤其是仿人机器人的研究需要多个专业、大量经费、长时间投入,短期内难以实现低成本民用市场规模,GOOGLE卖掉了Boston Dynamics也是基于此原因。 另外,在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中还需要开拓思路,应逐步摒弃传统的机器人研究方法,利用多学科优势并从生物性能出发,使得仿生机器人向着结构与生物材料一体化的类生命系统发展。 目前,国内在仿生机器人这一块,仍处于实验室测试阶段,商业化转变仍比较困难。专注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国内企业中,大部分集中在水下机器人这条赛道上。 但这些在国内排在前列的企业,在放到国际仿生机器人的平台上较量时,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规模,都还属于谨慎的尝试。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优势供应cronitex焊条--赫尔纳贸易大连
电阻对焊机 碰焊机 电焊机
焊接设备滚轮架WHX减速机
米勒250分体交直流氩弧焊机 进口米勒焊机维修 模具铝焊接设备 氩弧焊机维修 米勒氩弧焊机
TSUNTIEN壳传动大扭力减速机,变位机刀塔专用TTRA-
非标定制焊接机器人通发激光TFL-1000FA半导体激光器激光焊接机厂家适合手机平板汽车厨卫五金小家电等激光连续焊密封焊
ABB焊接机器人保养,示教器故障维修,机器人维修,快速上门 焊接机器人配件销售
松下晶闸管经典气保通用焊机200KR2二保焊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