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您刚才的介绍看,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一些经济指标出现明显改善,形成这一态势的因素是什么?您又如何评价这一阶段的经济运行表现?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累计增速首次转正,大家也非常关心10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从10月份的情况来看,国民经济继续延续了稳定恢复的态势。10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继续稳定恢复,经济的增长面在拓展,恢复过程中的不平衡状况在改善,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巩固。
具体来看,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工业和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增长继续保持较高的速度,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月持平。6.9%的增速是今年以来一个比较快的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从行业面来看,规模以上41个大类行业当中有34个行业实现了增长,占全部行业的八成以上。在统计的612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427种实现了增长,占全部工业产品的比重接近七成。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明显回升,而且7.4%的增速比上年同期快0.8个百分点。构成服务业生产指数的8个大类行业中,有7个实现了增长,其中5个行业的指数增速比上月加快。
第二,消费和投资企稳回暖。从消费情况来看,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个月加快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8个大类中,有17个实现了增长,其中有9个大类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从投资情况来看,投资稳定回升,1-10月份,投资同比增长了1.8%,比1-9月份加快了1个百分点。从三大主要领域来看,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都在回升。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6.3%,比1-9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了0.7%,加快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5.3%,降幅比上个月收窄。
第三,生产要素趋于活跃。人员流动继续恢复,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人员的流动在加快。10月份,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十一”期间,全国游客数量已经恢复到上年同期的七成以上。资金比较充裕,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了10.5%,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了9.1%,连续四个月回升。我们知道M1和市场交易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M1增速持续回升也体现出经济的活跃度在上升。货物运输加快,10月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7.2%,其中公路货运增长8.9%,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状况持续改善。同时还要看到,企业用电10月份增长较快,也说明经济运行的活跃度提升。
第四,发展的新动能持续增强。新产业快速增长,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业态增势良好。在疫情冲击下,一些企业加快转型,持续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增速继续加快。在网上零售的带动下,快递业前10个月的增速接近30%。还有移动出行、平台经济,这些业态也在快速增长。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一些新产品增速较快,前10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像智能手表、3D打印设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这些数据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也有良好的修复能力,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良好的治理效能。同时我们在数据变化当中也看到,前期经济运行一些不平衡的状况得到了改善,从需求来看,前期投资率先恢复,近几个月消费跟进恢复,这对经济恢复的持续性有很好的带动。从生产来看,前期工业增长比较快,这个月服务业增长明显回升,生产增长的平衡性也在改善。
但也要看到,目前的国际形势仍然比较复杂,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欧美一些国家疫情二次冲击的风险在上升,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国内来看,经济还处在恢复进程中,一些行业和企业还比较困难,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巩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还需努力。
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复苏,为“十四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谢谢。
路透社记者:
10月份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在延续,请您预测一下四季度和全年的经济走势。请问,如果消费的复苏速度持续低于工业产出,是否会加大通缩的压力?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主要是关心下阶段的经济运行和价格的走势。从刚才介绍的数据情况来看,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的态势持续,从下阶段来看,支撑经济持续恢复有利条件还是比较多的。
首先从需求来看,这个月投资的增长稳定回升。我们看到,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还是制造业投资,都是在回升的。从投资的先行指标来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继续加快,这个月同比增长14.9%。从资金保障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10月份同比增长6%,资金保障的状况也是不错的,预示着投资的回升态势有望持续。
从消费来看,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消费的前景也是在改善。我们看到,这个月的就业形势继续改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的改善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0.6%,也是在回升的。这样有利于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同时,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国内的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信心增强。“十一”期间,无论是国内的游客数量还是旅游收入,也是在明显改善和提升,票房收入也恢复到上年同期的七成以上。
从生产来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了比较快的增长。10月份同比增长6.9%,连续两个月稳定在6.9%的较快水平,比上年同期快了2.2个百分点,说明需求对生产的带动增强。工业生产增长的面也在扩展,前面谈到了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都实现了增长。
从服务业来看,在国内需求的带动下,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出现了明显改善。服务业生产指数8个大类行业当中有7个实现了增长,服务需求改善意味着生产恢复的状况能够继续延续。
从企业预期来看,无论是制造业PMI还是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已经连续8个月稳定在50%以上,而且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年内新高。从这些情况来看,经济稳定恢复是能够保持的。还要看到,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效应还会再继续显现,全年减税降费有望超过2.5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望达到1.5万亿元以上。根据这些因素初步判断,四季度增长可能比二季度、三季度还会有进一步的加快。
关于价格形势,价格不仅和经济运行联系比较紧密,和人民的生活联系也是比较大的。从今年来看,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保价稳供的力度,从价格走势来看,居民消费价格从年初的5%左右的涨幅回落到10月份的0.5%,特别是食品价格的涨幅回落比较明显。这对于居民的基本生活是有好处的,对于民生来说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这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比上个月回落比较多,上个月CPI同比上涨1.7%,这个月同比上涨0.5%。价格的回落从结构上看,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的变化。上个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9%,这个月回落到了2.2%,这种变化主要的因素是由于猪肉价格的调整。上个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5.5%,影响当月的CPI上涨1个百分点。这个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向下拉动CPI0.13个百分点。这种变化一方面和去年的基数有关系,另一方面和今年加大生猪生产供应有关系。我们知道,去年的猪肉由于生产供给的约束,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去年四季度基数比较高。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年初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增加生猪的生产和供应,这个月猪肉价格结束了19个月的同比上涨,出现了首次下降。这两个因素影响了整个食品价格的回落。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翘尾因素的下降。上个月,CPI的翘尾因素影响1.2个百分点,这个月只有0.4个百分点,回落了0.8个百分点。
剔除食品价格的变化以外,非食品价格10月份同比是持平的,上个月也是持平的,表明除食品价格以外价格形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来看,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这个月涨幅是0.5%,已经连续四个月稳定在0.5%的水平,说明除食品价格以外,其他的价格形势是保持总体稳定的。
至于后期价格的走势,一方面有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后期随着双节的临近,一些食品需求的季节性因素可能会带动价格上涨,同时国内经济回暖,对价格会有一定的向上拉动。比如服务价格,这个月同比上涨0.3%,上个月同比上涨0.2%,涨幅还扩大了0.1个百分点。但是也要看到,价格走势还有一些下拉的因素,猪肉价格去年的基数在升高,再加上猪肉供给增加,有可能对价格走势产生一定的下拉。同时,因为价格还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现在国际疫情二次冲击的上升,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不会造成输入性通缩的影响还需要观察。所以总的看,价格走势还需要进一步地观察。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您对今年最后两个月以及明年早些时候中国对外出口大概的预期。一般在年底的时候,由于圣诞季的到来,中国对外出口会有上涨,但是由于近期欧美国家的疫情病例数在上升,而且进一步封锁的预期正在上涨,您觉得今年最后两个月以及明年初期,中国的对外出口是否会出现下降?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关心进出口的状况。今年在疫情冲击下,全球的货物贸易出现了下降,但是从中国的状况来看,前10个月进出口同比增长了1.1%,好于全球贸易状况。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外贸潜力比较大,韧性比较足。具体来看,之所以中国的进出口情况整体上好于预期,我想和今年外贸形势变化有比较大的关系。疫情冲击对全球的需求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同时也有一些需求,比如防疫物资的需求在增加。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像口罩、医疗设备等防疫物资的需求明显增加。二是居家办公、居家生活的需求在增加。这是疫情冲击催生的一些新需求。三是疫情对供给也产生了一些重要影响,给一些国家的生产供应环节造成了不利影响。
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企业积极调整,加大防疫物资出口,支持全球共同防疫,像口罩、医疗设备方面的出口大幅增加。前10个月,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的出口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在30%以上,医疗器械的增长保持了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家电、信息电子方面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在“宅经济”的带动下,相关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移动办公的设备出口明显增加。在全球部分产品供给中断的情况下,国外订单在向国内转移,中国出口弥补市场供给不足。
从后期来看,尽管欧美一些国家面临疫情二次冲击的影响,外贸的增长可能面临不确定性,但总的来看,中国疫情防控成果是比较明显的,企业复工复产、生产运行恢复保持较好状况,即便国际形势有不确定性,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仍然有望好于全球整体的状况。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消费的数据,10月份当月消费数据虽然同比比9月份加快了1个百分点,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市场机构的预测,总体是低于市场预期的。而且从前10个月的累计数据看是同比下降的。请问您怎样评价消费恢复的态势,预计消费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正常的增长?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消费问题,大家比较关心,因为这些年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消费的拉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消费增长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推进取得积极成效,消费恢复的态势持续增强。从10月份的消费状况来看,有几个特点比较明显:
第一,消费增长的面在扩展。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8个大类中,17个都保持了增长,其中有9个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这个面是在扩展的。
第二,在商品零售改善的同时,服务消费也在持续恢复。10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8%,比上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从服务消费的情况来看,这个月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转正。从今年“十一”期间消费状况来看,国内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票房情况都出现了明显的恢复,这说明大家的消费信心在增强。
第三,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线下消费也在恢复。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比1-9月份是加快的。线下消费也出现了明显改善,前10个月规模以上的超市零售额实现了3%的增长。百货店、专业店等零售额的降幅明显收窄。
第四,在基本生活消费方面,吃类、穿类、用类商品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升级类消费和大宗商品消费回暖明显。10月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都保持在两位数,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2%,连续4个月保持在两位数。
这些状况说明消费恢复的态势是良好的。之所以消费能够恢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费环境改善,国内的疫情防控成果明显,大家外出消费的信心增强,这为消费的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消费能力提升。随着经济的恢复,就业的增加,居民收入增长,这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三是消费政策发力。今年以来,国家推出促进汽车消费、促进服务消费的政策,对于相关的行业、相关的消费带动作用增强。这个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作用下,10月海南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倍以上,说明消费政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
但也要看到,现在外部的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国际疫情还在蔓延,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比较大,进一步促进消费恢复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要继续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消费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稳定就业,促进经济的恢复,增强消费的能力,落实好相关的消费政策,促进消费持续稳定发展。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9月份明显加快,您在介绍中提到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也有所加快,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原因。因为本身服务业加快恢复,除了我们看到十一加中秋的因素,是否也和“双十一”提前大促有关,您如何看待这样一种情况?服务业加快恢复的势头能否持续?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服务业这些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断提升的,服务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以来,已经超过了工业。目前来看,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今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果,生产生活秩序持续恢复,服务业发展也出现明显改善。从10月份的情况来看,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7.4%,增速比上个月加快了2个百分点,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比上年同期高了0.8个百分点。去年服务业增长一直比工业快,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冲击,服务业增长的速度前期是低于工业的,10月份是今年以来服务业增速首次超过工业增速。
从服务业增长面来看,前面谈到了,8个大类行业当中有7个实现了增长,其中有5个比上月加快,面也在扩展。具体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增长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前期疫情防控期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信息技术对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支持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恢复,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4.5%,对于整个服务业的支撑比较明显。
随着国内经济恢复,生产生活需求对服务业的带动在增强。10月份,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9.2%,加快3.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长4.7%,比上个月加快1.8个百分点,说明需求对服务业带动增强。服务业的回升,一是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对于整个服务业的带动提升。二是得益于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不少服务业企业由此渡过了难关。三是服务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我们看到不少服务业企业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对于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目前,服务业仍然在恢复过程中,部分服务性行业经营面临困难,比如航空业、国际旅游业、文化娱乐行业,由于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还是比较困难的。下阶段,要继续落实好“六稳”“六保”政策,继续助企纾困,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为服务业恢复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当前国外疫情仍然在蔓延,请问我国在扩内需方面还有哪些潜力可供挖掘?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经过战略性调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持续增强,对于稳定国内经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未来发展看,中国扩大内需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人均发展水平上和主要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这种差距意味着潜力。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同时,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缩小地区差距、补齐民生社会领域的短板,还需要很多投入。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市场空间广阔,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扩大,消费总量规模扩大延续,消费升级态势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是有空间和潜力,特别是在养老、育幼、健康等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13个部门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包括推进消费线上和线下融合,释放消费潜力。总的看,扩大国内需求的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谢谢。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源旺YWH-1600 焊接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打磨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供应2乘3电动气保焊机头操作机
高智脉冲气保焊机MFR-218铝焊专家系统智能数字脉冲熔化极全功能气保焊机
巨无霸数控供应山西光纤激光切割机 金属激光切割机 数控切割机源头实力工厂直销
硬齿面减速机的加油标准
飞速激光切割机,激光切割机 大型激光切割机厂家
bw CuAl8Ni2 (HS216))镍铝青铜焊丝耐磨性
供应焊接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