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领域内,机器人早已相对普及,很多产业都采用自动化来代替人力,这既符合智能制造2025的大趋势,又满足企业寻求科技创新的需求。这种趋势让工业机器人得到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体系目前已经非常完备成熟。
不过在工业领域内,非标准化工作仍是行业痛点,这些工作通常具备移动能力强、适应场景丰富以及柔性化明显等特点,而这些恰好都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劣势所在,所以即使工业机器人体系已经基本完备,但是仍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这些痛点形成了市场空白,急需一个新型市场来填补和解决问题,正逢协作机器人在几年的技术储备后正在寻求市场缺口,上述痛点无形之中为协作机器人做了推手,让协作机器人从小众领域摇身一变为蓝海市场。
“自断一臂”?精准赛道才能有效突破
说到机器人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直以来都是大型的工业机器人,在普通人眼中它们“力气大”、“个头高”,也是机器人市场最先普及成熟的端口。而对于协作机器人来说,尽管作为近几年的蓝海市场,截至2020年,全球也仅有110家企业,这种“大”与“小”的对比,目前仍然非常明显。
协作机器人对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来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属于“查缺补漏”,通过自身小巧、移动性高、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来填补工业自动化中的空白领域,所以两者交集并不大。
不过国内有一家公司,原本是双线并行的市场策略,是当时少有的将传统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都纳入产品线的公司。可是这家公司在2019年却甘愿“自断一臂”,退出自己的老本行工业机器人,将业务专注于协作机器人,它就是苏州艾利特机器人有限公司。
2019年之前,艾利特除了协作机器人外,还包括20公斤以下负载的工业机器人,而且从事研发时间也比较长,包括焊接、码垛、工业小六轴机器人,是一家全产品线的企业。
但是目前工业机器人处于红海市场,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作为后发品牌,要维护如此庞大的产品线负担非常大,而且它的利润率并不高。所以艾利特将产品逻辑进行梳理,在专精类型公司与泛产品线公司二选一,将赛道正式收敛在协作机器人领域。艾利特营销副总任怡表示。
在艾利特理清产品逻辑后,将全部研发精力都投入在协作机器人上。“艾利特毅然决然地把以前的产品线砍掉,只留下了协作机器人,就是要将协作机器人专注地做好。”任怡在采访中表示。
长短两脚走路产品兼顾当下与未来
目前艾利特共有两条产品线,分别是EC和CS系列,按照任怡的说法,这两条产品线就是让艾利特“长短两只脚走路”,一只脚能够满足当前国内协作机器人的价格需求,另一只脚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与国际先进水平进行向上对标,可以兼顾当下和未来的市场需求。
“艾利特目前两条产品线的差异化比较明显,这与我们的市场战略有关系,也是在避免产品的同质化。这种方式就可以有效避免资源重复,同时对于客户来说,在选择的时候差异化明显,能够去挑选到更为合适的产品。”任怡表示。
EC系列在国内协作机器人爆发期内诞生,当时国内市场已经被教育的比较成熟,很多行业人士对于协作机器人有所了解,希望用协作机器人对于工业进行自动化改造。这段爆发期内,国内赛道不停有玩家涌入,都想在协作机器人领域中分一块“蛋糕”,在此情形下,艾利特将EC产品线定位为高性价比,能够体现国产优势并且相对稳定的产品系列。这十分符合当时的市场趋势与状态,也是EC系列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怡表示,“EC系列的协作机器人除了谐波减速器外,都是艾利特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其中包含机器人内部的顶层算力,因此艾利特对于EC系列的掌控力非常成熟,无论在机器人的升级迭代,还是软硬件方面结合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标杆水平。并于2020年,艾利特的EC系列在3C电子、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包装消费、日化包装、机床管理等协作机器人典型领域内全部都完成适配。”
在去年发布的CS系列则更代表着艾利特对于协作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的独到理解,它并没有尊崇国内协作机器人的传统方向,而是创新地提出了平台化概念,将协作机器人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构。
CS系列产品线的逻辑并不是向下的,而是向上对标的逻辑。我们在梳理市场时,发现了一个市场空白,由于协作机器人的典型应用行业都是一些长尾行业,各行业内都有各自的非标属性,CS系列就想将这个瓶颈打破。
想要打破这一瓶颈,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是简单易用,而第二点则是平台化。所谓平台化,以智能手机类比,就是苹果手机的iOS系统,这是苹果手机真正的核心所在。有很多专业企业对行业知识非常熟悉,但是缺乏工业机器人使用经验,通过平台化产品,帮助客户以一种‘傻瓜式’的方式进行二次开发,与行业经验进行相关结合,最后形成落地方案。
对于灵活的国内市场来说,其模仿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艾利特通过这个平台来提供“一”,让更多用户来返这个“三”,就足以填补这个市场空白。任怡在采访中表示对于CS系列的看法。
风口将至新零售或成爆发方向
尽管艾利特18年才成立协作机器人的产品线,但是在机器人工控领域已经有超过17年的历史,基于这些技术沉淀,在最近几年内彻底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爆发。在2020年艾利特年销售额数同比增长609%,公司营收金额增长813%,同时在2019年至2020年间,艾利特的项目全部与客户完成交付,没有一个项目由于适配问题退回,是一家真正做到客户深度支持的企业。这也在侧面证明,协作机器人的风口即将到来。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1.26亿元,在2019年已经提升至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9.5%。截止2020年,全球协作机器人数量已经增长至110家,而中国企业数量达到了75家,比重提升至68.2%。
2020年到2021年协作机器人又迎来了一个风口,而此次协作机器人爆发原因,我认为是市场对于目前状态的急迫,行业内部已经对于协作机器人观望已久,觉得协作机器人市场应该有爆发的机会,但是它一直缺乏一个现象级的市场落地。
不少人认为这个现象级的市场很有可能是新零售方向,新零售与协作机器人绑定已久。对于新零售本身来讲,它所对编程和产品形态的需求都与协作机器人非常符合,包括它需要做的一些柔性化动作,都可以通过协作机器人来解决。
尽管工业机器人能够实现一些新零售的应用,但对于一个民生类、消费类的产品来说,一个轻量的、有亲和力的产品形象也是非常关键的。但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仅限于此,一段时间内工业场景依旧会是主战场,除此之外包括电力,医疗,农业在内的行业也有可能诞生出细分领域的上量应用。任怡表示。
协作机器人诞生以来,就以身材轻便、场景灵活受到了市场的认可,随着国内的智能制造2025、新基建等大趋势下,协作机器人成功填补了工业市场的一部分空白,为供给侧的技术革新作出贡献。
不过国内的协作机器人企业仍以价格为主要卖点,对于5G、AI等技术的融合与布局并不重视,一味强调“价格战”,这对于协作机器人在国内的长期发展并不利好。反观像艾利特等国内自主企业将技术研发放在首位,敢于与国外企业“硬刚”,提前在软件层面进行布局,长久看来这对于进一步缩小国内外差距,发扬本土研发技术都有重大影响。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松下送丝机电磁阀 气保焊机送丝机配件 气保焊二保焊配件
优惠供应头尾式焊接变位机
日本FANUC发那科焊接机器人
济南 广告切割机 亚克力切割机 KT板切割机 激光切割机 厂家直供
半自动压力管管焊接机器人
低温 锡铟合金 焊条 低温 锡铋合金 焊条
CZS-45/3 海光压缩机配件
ARC-250G电焊机 便携式电焊机 小型电焊机 380V三相焊机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