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中,普遍用户的传感器品牌都是外资,例如康耐视、基恩士、欧姆龙、图尔克、倍加福、邦纳等。在购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时,很多企业更是偏爱国外品牌,对于国产品牌也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认为国产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这不,小编的朋友也是这样,一听国产品牌就皱起了眉头。除此之外,许多集成商为了买个安心,很多时候也愿意花两到三倍的价格去买国外的传感器。
国产传感器就这么不值一提吗?
小编之前看过一位工程师“吐槽”国产接近开关的案例,工程师小A毕业后进入了一家非标自动化公司,公司当时承接了国内某柴油机巨头企业中速机拧紧设备的改造,这套设备是阿特拉斯于1999年提供给该企业的。上面的接近开关具体品牌已经看不清,但客户的车间生产主任表示没坏过,比较皮实。
由于整体设备的所有关键部件基本都已经老化了,小A和同事决定更换全部内部电控部件,由于当时没有考虑到需要更换接近开关,导致手头没有现成的,遂找客户询问有没有接近开关能够提供,客户便给了几个国产某品牌的接近开关。小A也没有多想,觉得国产的应该也可以用,但是在简单调试后,陪产的时候问题来了。
一共六处接近开关的位置,每一个位置的传感器都烧毁至少3次,监控供电电压也没发现过压,找客户要接近开关数量较多的结果是客户暴跳如雷(后来了解到当时用的那个国产某品牌的接近开关在客户的采购价格超过300元一只)。
小A只好找公司电气主管问怎么办。主管一听用的是国产某品牌的,当时就说“这个用不得,我给你们发六只进口货。”一头雾水的小A收到了主管发过来的瑞士接近开关,一脸懵的装到了设备上,结果自然是风平浪静的结束了陪产任务。
故事的结尾就是,从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小A在设计选型的时候基本上看到国产器件就会直接Pass掉。
1、扶持政策密集
近年来,我国传感器产业快速增长,应用模式日渐成熟,尽管已经初步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体系,但由于产业档次偏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国内传感器产业总体还是呈现低端过剩、中高端被国外垄断的市场格局。目前,国内众多的传感器厂家缺乏底层核心技术,所谓的国产传感器实际上内部使用的仍然是国外的传感器芯片,自己只能对传感器做简单的封装,企业自身并没有传感器制造能力。
针对国内传感器的发展情况,从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多项传感器产业的推动政策。例如,工信部规划司在2019年就发布了《2019年工业强基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公示》。传感器便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其中,传感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瞄准机械、文物保护、流程工业、汽车、智能终端、环保等领域应用,立足光敏、磁敏、气敏、力敏等主要传感器制造工艺,兼顾MEMS等技术,锁定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用位置传感器、声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等,以产业链上下游供需能力为基础,应用为导向,针对关键环节重点基础产品、工艺,推动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术突破,形成上下游产业对接的“一条龙”应用示范链条,按照“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推进产学研用世界化协同创新,深化产业链协作。
各地政府也密集了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例如:
上海嘉定区之前发布了《嘉定区进一步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5年,嘉定以智能传感器芯片为核心的智能硬件相关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实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态体系基本完善。
重庆北碚在2019年也发布了《北碚区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北碚将聚焦仪器仪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医疗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大力开展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传感器产业竞争新优势,建设西部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2、缺乏共识,仍需努力
虽然近些年集中出台了大量鼓励行业发展的政策制度,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战略层面仍然缺乏共识,不同行业或者部门对于传感器行业发展各自为政。缺乏对基础工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缺乏系统的培育和引领,导致基础工艺发展滞缓,共性技术研究滞后,产业分散,低水平重复发展严重,没有形成龙头效应,更缺乏类似欧洲以及美国传感器行业各个分类明晰的产业(产品)和技术隐形冠军。
小编去年采访了一家国产品牌传感器厂商,对方就曾表示,国内的传感技术与国外相比,落后的依旧在传感器本身的技术上,但是他认为在对传感器信号的数据和通讯处理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抗衡优势。而传感器基础技术涉及到的基础材料、硅微加工、材料处理技术等多方面,不是单独一两个企业就能突破的,在这方面还是需要国家的统筹支持。
3、万物互联,国产传感器任重道远
如今,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正在不断融入到物联网之中,随着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依靠传感器进行数据信息挖掘,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过程中更是扮演着为物理世界和控制系统提供信息连接的重要角色。
如今,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一些传统行业更是处于技术更新和设备换代的关键时期。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以后,对信息采集需求的爆发更是促使整个传感器市场快速发展。
万物互联看似给国产工业传感器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国内传统的传感器在工业领域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核心元器件国产化严重缺失,在芯片方面,几乎都是进口;其次,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少;再者,与总线相连的传感器价格昂贵、在人力难以靠近的危险区域布线困难、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之间协议不兼容。
这些问题都是摆在传感器企业面前需要解决的,国产品牌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目前,很多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工业软件、芯片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传感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而国产工业传感器厂商如果想要在当下巨大的市场机遇中获益,需要提高的仍需要很多,不仅要加强自身产品的创新、改善产品质量、更需要扭转用户对于国产品牌固有的不好印象,否则国内品牌要想崛起更是难上加难。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ZT自调式焊接滚轮架【越达】 河南小型滚轮架 自动焊接滚轮架
创力 CANLEE 单台面式激光切割机
上海安耐 ZX7-315全铜手提式小型家用逆变直流手工电焊机 380V
CMT冷金属焊接机器人
鑫辉 厂家直销 小型滚轮架 输送辊焊接辊轮架
供应越达自调式滚轮架可调式滚轮架
直销 液化气钢瓶卧式环缝全自动化气保焊机焊接设备 定做专机
TAYOR/上海通用 电焊机NB200I家用小型不用气二保焊机200YT一体气保焊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