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2021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4.54万台(套),较2019、2020年分别增长126.7%、117.6%,继续延续去年的高速增长势头。
2020年,即便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仍创历史新高,以19.1%的同比增速录得23.7万台(套)。
得益于疫情刺激,制造业长期被人为压制的升级转型需求得到释放,加上当下用工难问题凸显,借助国家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战略契机,工业机器人迎来来了大爆发机遇,3C、汽车、光伏等下游机器人应用产业的持续景气,促进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行业内人士也对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一片看好。
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4.54万台(套)
图片来源:OFweekWKW
配天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田美生近日在接受OFweek机器人网采访时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销量大概率同比增长25%以上,行业或将迎来市场大爆发元年。”
目前,不仅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广泛布局,本土企业也纷纷扩大产能、推出新品,加速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配天机器人正在计划将产能从4000台(套)/年扩大到8000台(套)/年,并逐步完善其全国网点布局,计划于年中推出三款新品。
截至一季度,已有不少企业推出了新品机器人,最为受到关注的是ABB,时隔5年再推出两款协作机器人——GoFa和SWIFTI,将应用于物品搬运、包装和上螺丝等场景。
其他新品中,还有来自节卡的JAKAC系列协作机器人、珞石的xMate和XB系列机器人、柯马的6轴关节机器人Racer-5COBOT、华数机器人的HSR-MD410码垛机器人、优必选的智能物流机器人AMR、仙工智能的激光SLAM搬运式叉车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机遇,正在催生产业新变局,除了国产替代,还有就是头部企业正在加速换位。根据MIR睿工业统计,2019年中国市场市占率最高的3家企业分别是发那科(12%)、ABB(11%)和安川电机(8%),此时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很小。
但MIR最新市占率统计发现,排名第一的仍是发那科,不过其市占率已经从12%提升至14%,领先第二名超4个百分点,头部优势得到加强。2019年市占率排名第二的ABB却未能守住固有优势,2020年排名跌到了第三,市占率也跌到了8.9%;而不在“四大家族”之列的爱普生却取而代之,以9.53%市占率位列第二。
再回到国产替代。本土品牌均在努力成长,但扩产规模相对“四大家族”来说,增幅比例不大,如库卡,仅佛山基地就有7.5万台(套)的产能逐渐释放;ABB又在上海巨资新建三期项目;安川电机的常州万台规模工厂也进入施工阶段;ABB上海工厂也将于今年投入生产。
反观国产品牌,实力仍偏弱,扩产规模多为千台级别,新时达旗下的佛山万台产能大厂(众为兴)、上海万台产能大厂虽已进入实质阶段,但产能仍未释放。整体来看,相比国际品牌动辄数万台(套)的扩产规模,本土企业扩产幅度较小。
另外,随着集成性质机器人企业的逐渐被淘汰,本土具备本体及核心器件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已不多,也降低了本土企业的市占率。根据行业分析,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率仅为39%,距离原计划的到2020年达到50%的目标尚远,面对计划的到2025年国产化率达到70%的目标,各企业仍需持续努力,尤其是在核心器件的研发上。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供应自动焊 焊接设备 滚轮架 切割机
手工无机电缆桥架200*100 环氧树脂防火槽盒隆泰鑫博
YD狼牙棒焊条硬质合金颗粒焊条YD堆焊耐磨焊条
供应辉腾KT20滚轮架焊接滚轮架
氩弧焊机TIG/WS-315A 300A 家用逆变式直流脉冲氩弧焊机 氩弧 电弧两用焊机
YP焊机ZX7200ZX7250WS-200 家用逆变手工,氩弧焊焊机
供应诺斯NorthNHTR-6000滚轮架
供应18650 10.8V 17.5Ah锂电池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