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工业机器人产能供过于求?机器人企业淘汰正加速到来

工业机器人产能供过于求?机器人企业淘汰正加速到来

2020-06-30 来源:JQRZX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722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线下展会一直是机器人行业营销以及获取商机的重要渠道,但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大量线下展会取消的取消、延后的延后,线下会议亦然。“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我们活动的规模比往届要小了……”不久前,某机器人行

线下展会一直是机器人行业营销以及获取商机的重要渠道,但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大量线下展会取消的取消、延后的延后,线下会议亦然。“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我们活动的规模比往届要小了……”不久前,某机器人行业会议的负责人如是说。


但是即便没有疫情,或许会议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早已大不如前。早些年正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鼎盛时期”,会议无论从规模、到场卡司还是参会品牌,都极力诠释了“机器人热”,到场媒体除了大众媒体和工业类媒体外,机器人行业权威媒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在后来的二三年,首先是很多机器人行业媒体已经不再参会;而且参会或参展企业也大打折扣,相对于此前国内外领先机器人品牌齐聚一堂的“盛况”,参会企业基本靠园区相关厂商或供应商等的“捧场”;此外,相对于市场和行业本身,会议的话题开始更多偏向于国家、地方或相关机构的扶持利好政策。


“市场很冷,选择坚守”

“市场很冷,选择坚守”想必是近年来说起工业机器人行业,听得再多不过的话了,市场不景气,企业励精图治、艰难求生的画面跃然纸上。

在探讨“市场很冷”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工业机器人市场真的冷下来过吗?

从外部因素来看,市场似乎的确“冷了”:工业机器人较为依赖的汽车和3C行业近年来发展不明朗,直接导致装机量下滑,从2018年开始就没有停下“增速放缓”的脚步;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而且,利好政策和资本也不同于往日,大众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其他新兴行业。


但从工业机器人厂商的角度来看,似乎相反: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20年新注册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就有15111家,然而2019年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不足19万台,每家仅分到12台左右;受到技术门槛的限制,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同质化非常严重,价格竞争可以说一直处于“白热化”的状态。


即便如此,选择迎难而上和“坚守”的企业依旧非常多。


为什么选择坚守?我们不妨同韩国市场对比。


2010年,韩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87台/万名工人,受产业属性(发达的汽车和3C)影响,同年保有量增速从2.7%激增到28%,到2018年韩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快速增长至774台/万名工人,位居全球首位。


2018年韩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起步较晚,201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0台/万名工人,同样乘风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市场一路高歌猛进,2018年这一数据提高至140 台/万名工人。


尽管增幅显著,但得益于大体量,与领先国家相比,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确有着可观的市场空间,但前景可期显然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

  

“淘汰”正加速到来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低迷是全球市场的主题。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与上年相比有所回落,亚洲依旧为体量最大的市场,中国和韩国的装机量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减少了6.10%,延续了负增长的状态。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很难达到韩国的高度。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道路和韩国十分相似,最初是政策利好、资本入局,崛起于下游产业拉动。在2010-2018年这段迅猛发展期,韩国得益于其发达的汽车和3C制造产业,强力拉动了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由此一跃成为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

  

反观国内,发展套路基本相同,也主要依赖于汽车和电子制造这两大产业的需求刺激,然而相对起步较晚,相关产品市场的份额也不大,因此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无法赶上全球发展红利的“快车”,想要达到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

  

与韩国连续性好、规划性强的发展策略不同,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发展初期是野蛮生长的。

  

地域广阔带来的零散发展问题以及“山寨”问题等不可避免,在近年来已经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和创新,但“低端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在控制器和减速器这两大核心零部件领域也依旧有待持续突破。

很大一部分国内工业机器人尚无法满足国内用户需求,出口更无从谈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升级也越来越有必要。尽管拥有全球最大体量,但市场认可的品牌已经越来越有限,没有核心技术,淘汰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下行,让淘汰越来越近。

  

随着时间推移,除了产业内部问题,受到经济下行影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为了“换人”而“换人”,即便是来自传统行业的富士康或新兴领域的碧桂园,都不可避免地停掉了“机器换人”的脚步(机器换人,苹果也遇上难题了),这是直接导致装机量下滑的原因。

  

对比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轨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优胜劣汰”很可能来得更快。而且受到2020年疫情影响,这场淘汰可能会来得更加猛烈和残酷,预计面临淘汰或转型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厂商甚至可能超过80%。


从公认的工业机器人“元年”——2014年到今天,已经足足有六年时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大踏步”前进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技术基础不足的弊端,相对于本体和低端化应用,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应当找准自身定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市场良性发展的根基。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AI机器人进军好莱坞 成7000万美元科幻大片主演
阅读下文 >> 机器人:公司副总裁蔡宇辞职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01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1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