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这半年
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工业、消费、投资、外贸、收入、就业……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供需循环畅通,为下半年经济运行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明确的判断。
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上半年表现各有千秋,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依然是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任务。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供需两端稳步增长,内外需加速回升,复苏面持续扩大,市场预期稳定向好,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上半年,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快速发展,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龙表示,这背后其实是企业数字化步伐的加快。数字化要真正走进企业,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一定会是先行者,这些产业也将继续引领高技术制造的发展。

2021年7月7日,浙江台州的“无人车间”,工业机器人正在流水线上作业。(视觉中国)
数字化提速带动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发展
6月2日,华为发布多款搭载Harmony OS 2(鸿蒙)的新产品。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鸿蒙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统一的“语言”,让应用创新更加便捷。华为表示,已有300多家应用和服务厂商、1000多家硬件厂商共同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当中。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发布,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缩影。数字化、智能化步伐提速,不仅孵化了新的业态、激发了很多创新,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更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催生了新的空间。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43.1%的受访企业表示对人工智能非常重视,且超95%的受访企业表示重视人工智能成果的应用;58.4%的中国企业表示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刚刚起步,现阶段逐渐从低附加值、创新能力不足的纯人工制造代工加工阶段转向逐渐应用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生产模式的阶段。
一系列的政策让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车道,企业的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明晰。去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要打造四类企业标杆:一是制造类企业示范样板,二是能源类企业示范样板,三是建筑类企业示范样板,四是服务类企业示范样板。
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不仅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更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遇、注入新动能。据了解,工信部将联合相关部门打造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培育一批综合性强、带动面广的示范场景,建设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百万工业App培育行动。工信部数据显示,1月至5月,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3.2%,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自2021年1月27日起施行。根据《目录》,我国将进一步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增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要有数字化思维
提到已经开始的数字化转型,河北安迪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桂显说:“传统制造业普遍利润都不算很高。当初(数字化改造前)我们想的是,哪怕提升了1%的利润,都可以接受,但后来的赋能效果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中国船舶集团设计建造了全球首艘通过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中国宝武通过“无人工厂建设”实现行车操作的准“无人值守”,国家电网打造新能源云平台推动3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据了解,中央企业2/3的研发单位实现三维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半数以上建成了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协同平台。
2021年,在客户需求个性化、出口订单迅速增长、产能过剩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制造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力度。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谈及上半年工业机器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张龙告诉本刊记者,这些产业向好的趋势会延续较久的时间,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根据2016年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的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简单来说,智能制造的发展将遵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大范式。在张龙看来,制造业已经从原来的卖方市场,即“我产什么你买什么”转变成了现在的买方市场,即“你想要什么,我生产什么”。
正值“十四五”开年,智能制造迎来了“第二步走”的关键时刻,张龙告诉记者,经过5年时间的概念普及期,大家开始从迷茫转向聚焦,从不知何为智能制造变成利用设备更迭、软件架构铺设、工业数据挖掘、模型算法助力等形式,实现智能制造升级。
目前在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张龙坦言:“很多企业还处在概念摸索的阶段,不知道数字化实际的逻辑究竟是什么。目前企业在数字化发展上,分化严重,结构不合理,属于标准的正三角型。”具体来说,头部企业的数字化进程比较快,腰部以下企业数量多但数字化进程较慢。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数字化程度,按方抓药。对于自动化、信息化良好的企业,可以更多地从“软”的角度出发,从挖掘工业大数据到挖掘精准的工业大数据。
张龙告诉记者,企业在管理架构的搭建上,首先要有数字化的思维。所有的设计出发点应该考虑是不是利于产品生产和提升。做好一个企业还是做好一个产品,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应该是先做好一个产品。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表示,对于数字经济时代来说,“数据、知识、技术、人才”俨然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产。若从企业资产结构来说,轻实物资产、重人力资本、重数据资产更是已逐渐演变成一种趋势,并成为企业优化资产配置、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创新管理业态模式的关键要素。
重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进入本世纪以来,以“智造”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从我国目前的制造业结构来看,众多的中小制造企业是制造业的构成主体。张龙对记者说,从实现路径上企业的数字化还处在一个摸索期,不过未来数字化转型真正的领头羊一定是出自制造业企业。
张龙强调要重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对落后的企业快速提升,对于国内制造业的提升是很好的。对于大中型企业,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的加入,对其数字化转型是如虎添翼,但对于小企业来说,既然设备所需的资金较大,可以换一个思路,从电流等间接指标,通过智能网关、微电控制器等设备获取传统设备的基础数据,再利用软件和算法进行分析使用,用低成本的方式加快本身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对于这样规模的企业更适用,更好操作。”
纵观国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大部分是在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实施基础上,致力于企业现有业务模式的优化,最终实现以“智造”为技术特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富挑战性、竞争更激烈的市场环境。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趋势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
如何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健康发展?张龙期待数字化能尽快出台量化标准和范围。“未来希望在工控等领域有一些政策细分方向发布。尽可能把新出现的一些数字化方式放到传统的大框子里,这样可以享受政府的政策红利,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今年下半年工信部将加快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扩大高质量产品供给,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制造品牌。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和智慧产业链,培育壮大智能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志圣双门电子元器件恒温干燥箱
MS2-102, MS2-104, MS2-107爱德利变频
爱国机器手焊接 自动焊机器人定制 性能稳定 焊接机械人
双焊把一体500A柴油发发电电焊机
安川焊接机器人集成 天津安川焊接机器人设计 北京安川焊接机器人 河北安川焊接机器人
美国SMC INCO-WELD C-276 焊条
ERCu紫铜焊丝焊接工艺性能优良焊缝成型良好
三门峡ABB IRB 14CR0不锈钢 焊接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