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康复设备制造商 保健制氧机2月订单已排满 1月30日上午8点半,张文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协调公司研发、商贸、营销等各部门开会后,收入目标、新品研发和营销布局等目标任务已经基本明晰。开完一上午的会后,已是中午,张文又马不停蹄地约见客户、洽谈订单。直到下午2点,他才稍微松了口气。 忙,这是春节复工后,倍益康公司全员的工作状态。事实上,生产线上的同事,早在两天前就已经投入了工作状态。

新型产品今年将面市拓展应用场景 同样忙碌的,还有卡诺普的生产线。 夏永华告诉记者,经过春节假期的休整,公司目前的生产线又重新投入了生产。“每年3月是我们的旺季,终端客户都已经运转起来,会迎来一个销售的高峰期。”为此,卡诺普会在2月份全面进入满产状态。 作为中国机器人在焊接方面的优良品牌,卡诺普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成套装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西南地区参与编制五项国家标准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去年,卡诺普开始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了十几款新型机器人,“在一年时间内推出这么多新款,这还是第一次。”夏永华介绍道。也是如此,2023年将是卡诺普的关键转折点,“十几款机器人里,有一些已经进入研发尾声,会在今年面市。”据了解,卡诺普的新型机器人会延续在焊接领域的传统优势,同时拓展新的功能,扩展行业应用场景。 良好的研发环境,得益于功能区的大力支持。去年6月,卡诺普搬了新址,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得以加速形成。“为了保证项目加快进行,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专班推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拼经济的背后
奋力打造中国机器人“第三极” 两家企业的“拼”,仅是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在2022年“拼经济”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该功能区深入聚焦“三个做优做强”,坚定不移实施“产业立区”战略,扎实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把“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摆在最突出位置,扎实抓好项目招引攻坚、重点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数据显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工业投资30.2亿元,全口径税收22亿元,稳定税收4.85亿元。 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功能区全面走访整合川内及成都市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引进落地重大及高能级产业化项目13个,引进强链补链项目18个,实际到位内资1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元,项目招引成效初显。 同时因企施策、精准服务,遴选出100家重点优势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精准培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航天通信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千里倍益康于北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功能区本土培育第一家上市企业,培育卡诺普等上市储备企业5家,企业硬核实力持续增强。 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坚持把“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摆在最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优化产业生态、强健龙头产业,助推功能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中国机器人“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