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川与美的“分手”一事备受关注。事件背后,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四大家族”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总体份额正逐年减少,“两超多强”的新格局正逐渐清晰。 据数据,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国市场销量份额,2018年为38%,2019年进一步减到35%;而“四大家族”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发那科、ABB的份额仍保持在10%以上,安川、库卡的份额已经跌至10%以下。 工业机器人市场尚处下行周期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16日,注册资金1亿元,由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和美的集团(000333.SZ)分别持股51%和49%。该公司决议解散,并于2020年6月28日成立清算组。 另一家成立于同一天的合资公司广东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也是1亿元,由美的集团、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0.1%和39.9%。尽管公开数据库显示其还在营业,但是美的集团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的与安川)两家合资公司处于运营停止状态消息属实”。 美的集团解释说,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的成立目的,是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家电制造产线的自动化和省人化,该目的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应成果。基于库卡公司成为美的集团成员,使当初两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双方协商注销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 2017年,美的集团投资37亿欧元(约294亿元人民币),通过要约收购,获得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94.55%的股份。2018年3月,美的投资100亿元,向库卡中国注资并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分别在中国拓展工业机器人、医疗、仓储自动化三方面的业务。 美的几年前已收购了库卡,安川与美的今年“分手”除了库卡的因素,还跟这两年安川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如预期以及今年的大环境有关。 2019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处于下行周期,尚未复苏,2020年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下游应用市场固定投资大幅下滑,许多机器人企业的营收与利润都受到影响。2020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24.5%;3-5月逐步回升,但仍在水平线以下,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3%。 与此同时,2020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为72619套,累计增长6.7%。 总体而言,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能目前是供过于求的。安川当年与美的成立合资公司,是各取所需,主要着眼于美的产线自动化改造,后来美的收购库卡之后优先考虑采用库卡机器人,安川与美的“五年联姻”也走向终止。 与此同时,已被美的集团控股与并表的库卡,这两年无论整体还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是没有达到预期。2018年、2019年,美的集团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256.78亿元、251.92亿元,分别同比下跌5.03%和1.89%。美的库卡在顺德新建的机器人工厂,产能还没释放。 告别粗犷式扩张走向“多强”梯队 2019财年机器人“四大家族”业务营收均出现下滑,同时ABB、发那科与安川、库卡之间拉开了差距。据GGII整理的数据,2019财年发那科、安川、库卡和ABB的机器人部门或产品营收分别为2587亿日元(约169亿元人民币)、1522亿日元(约99.5亿元人民币)、11.59亿欧元(约87亿元人民币)、33.14亿美元(约232亿元人民币),比前年度分别下降9.29%、14.5%、7.06%和8.23%。 反观中国市场,无论安川还是库卡,中国区业务在2018年底或2019年都“换帅”了。 前两年,行业内曾充满了乐观的情绪。2017年7月,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常州新建年产6000套工业机器人的二期项目奠基;2018年3月,美的库卡在顺德的新工厂奠基,曾计划当年四季度投产,预计到2024年库卡将占中国机器人市场25%~30%。不料,2018年下半年,全球宏观环境发生变化,贸易摩擦使汽车等行业的投资放缓,也使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减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安川、库卡相继牵手美的,首先是看中美的有庞大的工厂体系,不仅本身生产自动化改造对机器人有需求,而且能够成为样板,有利于它们拓展汽车行业之外的一般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市场;其次美的是家电巨头,依托其智能家居,可联手发展服务机器人。当然,美的也借机从“智能家电”延伸到“智能制造”,铺设“新赛道”,实施“双智战略”。但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合资双方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差距,使“1+1>2”的效果尚未完全发挥。 “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告别过去粗犷式的扩张和爆发,回归理性和价值创造。”宏观环境下行,叠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下游的需求释放面临较大的压力。机器人企业需要面临客户需求收紧、投资回报敏感度提升(比如,以前要求两年回本,现在要求一年回本)和资金紧张带来的多重挑战,如何熬过去是当下的主基调。 一些国际二线品牌,扎根细分市场,反而迎头赶上,缩小了与安川、库卡之间的差距。比如,川崎深耕抛光打磨机器人,爱普生聚焦桌面四轴机器人,那智发展一般工业领域的包装、搬运机器人等等。 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也在慢慢逐步成长,尽管与行业龙头仍有明显差距,但是在许多招标项目中已经与一些国际二线品牌同台竞争,像埃斯顿(002747.SZ)、埃夫特(688165.SH)等。7月15日,埃夫特将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交易。格力电器(000651.SZ)和富士康等工业巨头,近年也积极发展机器人业务,但没有完全市场化,以满足自身及配套企业的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需求为主。 国内工业机器人从“四大家族”走向“两超多强”
最近,安川与美的“分手”一事备受关注。事件背后,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四大家族”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总体份额正逐年减少,“两超多强”的新格局正逐渐清晰。 据数据,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国市场销量份额,2018年为38%,2019年进一步减到35%;而“四大家族”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发那科、ABB的份额仍保持在10%以上,安川、库卡的份额已经跌至10%以下。 工业机器人市场尚处下行周期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16日,注册资金1亿元,由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和美的集团(000333.SZ)分别持股51%和49%。该公司决议解散,并于2020年6月28日成立清算组。 另一家成立于同一天的合资公司广东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也是1亿元,由美的集团、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0.1%和39.9%。尽管公开数据库显示其还在营业,但是美的集团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的与安川)两家合资公司处于运营停止状态消息属实”。 美的集团解释说,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的成立目的,是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家电制造产线的自动化和省人化,该目的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应成果。基于库卡公司成为美的集团成员,使当初两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双方协商注销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 2017年,美的集团投资37亿欧元(约294亿元人民币),通过要约收购,获得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94.55%的股份。2018年3月,美的投资100亿元,向库卡中国注资并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分别在中国拓展工业机器人、医疗、仓储自动化三方面的业务。 美的几年前已收购了库卡,安川与美的今年“分手”除了库卡的因素,还跟这两年安川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如预期以及今年的大环境有关。 2019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处于下行周期,尚未复苏,2020年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下游应用市场固定投资大幅下滑,许多机器人企业的营收与利润都受到影响。2020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24.5%;3-5月逐步回升,但仍在水平线以下,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3%。 与此同时,2020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为72619套,累计增长6.7%。 总体而言,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能目前是供过于求的。安川当年与美的成立合资公司,是各取所需,主要着眼于美的产线自动化改造,后来美的收购库卡之后优先考虑采用库卡机器人,安川与美的“五年联姻”也走向终止。 与此同时,已被美的集团控股与并表的库卡,这两年无论整体还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是没有达到预期。2018年、2019年,美的集团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256.78亿元、251.92亿元,分别同比下跌5.03%和1.89%。美的库卡在顺德新建的机器人工厂,产能还没释放。 告别粗犷式扩张走向“多强”梯队 2019财年机器人“四大家族”业务营收均出现下滑,同时ABB、发那科与安川、库卡之间拉开了差距。据GGII整理的数据,2019财年发那科、安川、库卡和ABB的机器人部门或产品营收分别为2587亿日元(约169亿元人民币)、1522亿日元(约99.5亿元人民币)、11.59亿欧元(约87亿元人民币)、33.14亿美元(约232亿元人民币),比前年度分别下降9.29%、14.5%、7.06%和8.23%。 反观中国市场,无论安川还是库卡,中国区业务在2018年底或2019年都“换帅”了。 前两年,行业内曾充满了乐观的情绪。2017年7月,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常州新建年产6000套工业机器人的二期项目奠基;2018年3月,美的库卡在顺德的新工厂奠基,曾计划当年四季度投产,预计到2024年库卡将占中国机器人市场25%~30%。不料,2018年下半年,全球宏观环境发生变化,贸易摩擦使汽车等行业的投资放缓,也使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减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安川、库卡相继牵手美的,首先是看中美的有庞大的工厂体系,不仅本身生产自动化改造对机器人有需求,而且能够成为样板,有利于它们拓展汽车行业之外的一般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市场;其次美的是家电巨头,依托其智能家居,可联手发展服务机器人。当然,美的也借机从“智能家电”延伸到“智能制造”,铺设“新赛道”,实施“双智战略”。但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合资双方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差距,使“1+1>2”的效果尚未完全发挥。 “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告别过去粗犷式的扩张和爆发,回归理性和价值创造。”宏观环境下行,叠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下游的需求释放面临较大的压力。机器人企业需要面临客户需求收紧、投资回报敏感度提升(比如,以前要求两年回本,现在要求一年回本)和资金紧张带来的多重挑战,如何熬过去是当下的主基调。 一些国际二线品牌,扎根细分市场,反而迎头赶上,缩小了与安川、库卡之间的差距。比如,川崎深耕抛光打磨机器人,爱普生聚焦桌面四轴机器人,那智发展一般工业领域的包装、搬运机器人等等。 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也在慢慢逐步成长,尽管与行业龙头仍有明显差距,但是在许多招标项目中已经与一些国际二线品牌同台竞争,像埃斯顿(002747.SZ)、埃夫特(688165.SH)等。7月15日,埃夫特将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交易。格力电器(000651.SZ)和富士康等工业巨头,近年也积极发展机器人业务,但没有完全市场化,以满足自身及配套企业的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需求为主。
最近,安川与美的“分手”一事备受关注。事件背后,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四大家族”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总体份额正逐年减少,“两超多强”的新格局正逐渐清晰。 据数据,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国市场销量份额,2018年为38%,2019年进一步减到35%;而“四大家族”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发那科、ABB的份额仍保持在10%以上,安川、库卡的份额已经跌至10%以下。 工业机器人市场尚处下行周期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16日,注册资金1亿元,由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和美的集团(000333.SZ)分别持股51%和49%。该公司决议解散,并于2020年6月28日成立清算组。 另一家成立于同一天的合资公司广东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也是1亿元,由美的集团、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0.1%和39.9%。尽管公开数据库显示其还在营业,但是美的集团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的与安川)两家合资公司处于运营停止状态消息属实”。 美的集团解释说,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的成立目的,是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家电制造产线的自动化和省人化,该目的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应成果。基于库卡公司成为美的集团成员,使当初两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双方协商注销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 2017年,美的集团投资37亿欧元(约294亿元人民币),通过要约收购,获得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94.55%的股份。2018年3月,美的投资100亿元,向库卡中国注资并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分别在中国拓展工业机器人、医疗、仓储自动化三方面的业务。 美的几年前已收购了库卡,安川与美的今年“分手”除了库卡的因素,还跟这两年安川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如预期以及今年的大环境有关。 2019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处于下行周期,尚未复苏,2020年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下游应用市场固定投资大幅下滑,许多机器人企业的营收与利润都受到影响。2020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24.5%;3-5月逐步回升,但仍在水平线以下,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3%。 与此同时,2020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为72619套,累计增长6.7%。 总体而言,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能目前是供过于求的。安川当年与美的成立合资公司,是各取所需,主要着眼于美的产线自动化改造,后来美的收购库卡之后优先考虑采用库卡机器人,安川与美的“五年联姻”也走向终止。 与此同时,已被美的集团控股与并表的库卡,这两年无论整体还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是没有达到预期。2018年、2019年,美的集团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256.78亿元、251.92亿元,分别同比下跌5.03%和1.89%。美的库卡在顺德新建的机器人工厂,产能还没释放。 告别粗犷式扩张走向“多强”梯队 2019财年机器人“四大家族”业务营收均出现下滑,同时ABB、发那科与安川、库卡之间拉开了差距。据GGII整理的数据,2019财年发那科、安川、库卡和ABB的机器人部门或产品营收分别为2587亿日元(约169亿元人民币)、1522亿日元(约99.5亿元人民币)、11.59亿欧元(约87亿元人民币)、33.14亿美元(约232亿元人民币),比前年度分别下降9.29%、14.5%、7.06%和8.23%。 反观中国市场,无论安川还是库卡,中国区业务在2018年底或2019年都“换帅”了。 前两年,行业内曾充满了乐观的情绪。2017年7月,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常州新建年产6000套工业机器人的二期项目奠基;2018年3月,美的库卡在顺德的新工厂奠基,曾计划当年四季度投产,预计到2024年库卡将占中国机器人市场25%~30%。不料,2018年下半年,全球宏观环境发生变化,贸易摩擦使汽车等行业的投资放缓,也使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减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安川、库卡相继牵手美的,首先是看中美的有庞大的工厂体系,不仅本身生产自动化改造对机器人有需求,而且能够成为样板,有利于它们拓展汽车行业之外的一般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市场;其次美的是家电巨头,依托其智能家居,可联手发展服务机器人。当然,美的也借机从“智能家电”延伸到“智能制造”,铺设“新赛道”,实施“双智战略”。但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合资双方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差距,使“1+1>2”的效果尚未完全发挥。 “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告别过去粗犷式的扩张和爆发,回归理性和价值创造。”宏观环境下行,叠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下游的需求释放面临较大的压力。机器人企业需要面临客户需求收紧、投资回报敏感度提升(比如,以前要求两年回本,现在要求一年回本)和资金紧张带来的多重挑战,如何熬过去是当下的主基调。 一些国际二线品牌,扎根细分市场,反而迎头赶上,缩小了与安川、库卡之间的差距。比如,川崎深耕抛光打磨机器人,爱普生聚焦桌面四轴机器人,那智发展一般工业领域的包装、搬运机器人等等。 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也在慢慢逐步成长,尽管与行业龙头仍有明显差距,但是在许多招标项目中已经与一些国际二线品牌同台竞争,像埃斯顿(002747.SZ)、埃夫特(688165.SH)等。7月15日,埃夫特将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交易。格力电器(000651.SZ)和富士康等工业巨头,近年也积极发展机器人业务,但没有完全市场化,以满足自身及配套企业的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需求为主。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福士工业焊接机器人
广州市 二手库卡碳钢焊接机器人 二手机器人
AEQUOR/爱国焊接机械人 焊接机器人研发厂家
,山东奥太ZX7-160S 逆变直流弧焊机 家用便携式焊机 电弧稳定
焊接机器人,自动焊接设备,自动焊接机械手,焊接机器人价格
爱国国产焊接机器人品牌 焊接机器人排行榜 性能稳定
澳门电焊机200a家用价格
电阻焊机 中频逆变点焊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