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AI“新宠”!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仅需关键词即可作画

AI“新宠”!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仅需关键词即可作画

2023-02-18 来源:全球焊接网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519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  就在Midjourney走红后,国内也涌现了大量的AI作画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推出的文心平台也包含了AI作画功能。彼时,百度CEO李彦宏表示:过去一年,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商业应用

  就在Midjourney走红后,国内也涌现了大量的AI作画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推出的“文心”平台也包含了AI作画功能。彼时,百度CEO李彦宏表示:“过去一年,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有了巨大的进展,有些甚至是方向性的改变。之所以说有方向性的改变,这里指的是AI从理解语言,理解文字,理解图片和视频,走向了生成内容。”

 

  从输入到输出,AI如今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自2015年,谷歌推出可以运用AI完成简单图像生成的程序后,如今技术再次迎来重要创新。

 

  “这次最引起业内注意的其实是Stable Diffusion模型的出现,它解决了此前谷歌Disco Diffusion模型在绘制人脸上的不足。”一位资深程序员告诉记者,人脸绘制要求极高,相似度过低会导致“恐怖谷”效应,因此一直以来模型都无法很好解决。如今,能够绘制人脸,意味着AI作画应用场景大大拓宽,而这也是多模态预训练领域的一次可贵突破。

 

  “人工智能多模态的预训练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一位业内工程师告诉记者,所谓多模态指的是在人工智能的训练模型中,将文字、图像、声音等若干不同类型的信息要素协同融合,比如AI作画实际上就是将文本语义转化为视觉图像的过程。“其实像大家熟悉的语音转文字,也是一种多模态预训练的人工智能。”

 

  由于这类AI作画本质上都是基于这些开源模型建构的“训练项目”,开发门槛并不高,因此近两个月来,国内也涌现了大量的AI作画平台。仅在微信小程序上以“AI作画”为关键词搜索,就能发现超过20款相关程序。

 

  内容创作成本再降

 

  如今,AI作画对于行业的变革力量已经显现。就在Midjourney走红不久后,多家国际知名的报纸、杂志已经开始使用其生成作品制作封面及插图。

 

  放眼国内,百度也通过其“文心”平台,在今年人工智能大会上短时间创作出了多幅热门电视剧海报,其中数张作品让网友直呼,“专业画师可能都需要画上好几天。”彼时,相关负责人称,该功能已在百家号平台内测,开放给部分作者使用。并且未来百度将依托文心平台,在百家号上上线更多高阶创作工具,包括将生成的AI图片自动配上相应的音乐和文字,一键生成短视频,无需创作者制作剪辑。

 

  随着这些AI作画程序逐步投入商用,最为直观的变化,就是多媒体内容创作的成本将明显降低。据媒体报道称,目前Midjourney的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00万,其提供付费生成画作的套餐价格,最高也不过每月30美元,这远低于传统插画师作图的价格。

 

  显然,插画行业将面临挑战。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商家开始考虑在中低端插画市场中,使用AI作画来节省开支。近期就有插画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除了重点画作仍需知名插画师外,大部分要求不那么高的插画将用人工智能解决。

 

  当然,AI作画的兴起也将带来新的机遇。近期许多短视频平台、游戏公司均挂出了诸如“多模态智能创作算法工程师”等相关岗位,而从岗位介绍来看,主要工作便是通过训练相关模型,实现智能化的内容输出。

 

  有意思的是,记者注意到,目前部分招聘平台上还出现了一些负责调试协助AI作画的岗位。这些标注为“插画师”的岗位,实际工作是通过不断调整关键词,协助AI大量生产合格插画。

 

  而这也揭示了目前大部分AI作画平台的问题所在。在实际体验中,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平台生成画作质量仍不算太高,普遍存在无法解读融合全部关键词的情况。“这类模型的核心还是需要持续大量投喂高质量的数据,这样AI才能越来越好,因此很多小模型数据量不够,作画的质量肯定也不尽如人意。”前述工程师分析道,“另一个原因是,目前许多成熟的模型基于英文开发,而中文的语义逻辑和英文有着明显区别。”

打赏

相关阅读:

AI艺术绘图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名为“AI绘画”的艺术家不会梦到毕加索
阅读下文 >> 1.01亿美元融资,Stability AI两年成AI内容生成独角兽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790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