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钠离子电池量产元年来了?

钠离子电池量产元年来了?

2023-02-22 来源:全球焊接网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401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  不过,由于目前钠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尚未完全成熟,制造规模较小,其制造成本约为1元/Wh,与三元锂电池相当。但在规模效应的加持下,钠离子电池成本有望进一步压缩至0.2~0.3元/Wh。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钠离子电

  不过,由于目前钠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尚未完全成熟,制造规模较小,其制造成本约为1元/Wh,与三元锂电池相当。但在规模效应的加持下,钠离子电池成本有望进一步压缩至0.2~0.3元/Wh。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钠离子电池的电阻比锂离子电池高,当发生短路等现象时,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也相对更高。而且,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也被证明比锂离子电池更稳定,在储存、运输方面比锂电池更方便。

 

  在能量密度上,宁德时代去年7月份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

 

  宁德时代表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在-20°C低温环境中,钠离子电池也具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

 

  在乘用车应用方面,宁德时代认为钠离子电池普遍可以满足续航400公里以下的车型需求。同时,宁德时代计划将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高至200Wh/kg。

 

  至于钠离子电池能否替代锂离子电池,由于二者在能量密度上的差距明显,钠离子电池不会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也会倒逼锂离子电池持续降本增效。

 

  此外,宁德时代也计划通过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钠锂混搭,优势互补,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使钠离子电池应用有望扩展到500公里续航车型。

 

  04.目前发展情况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钠离子电池产业正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多家电池企业正在研发钠离子电池,其相关的上游材料配套也在逐步建设,同时技术路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布局钠离子电池业务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宁德时代、欣旺达和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锂电巨头企业,另一类则是以中科海钠、众钠能源等为代表专注于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初创企业。

 

  对于锂电池一线厂商而言,发展钠离子电池业务主要是出于抢占新兴市场先机的考量。而钠离子电池初创企业则主要背靠国家研究院、高校科研团队,业务方向更加聚焦,且产品进程相较于锂电池厂商没有明显的落后。

 

  从发展进度来看,目前中科海钠已经拥有自己的量产线。而据业内人士估计,明年应该会有比较多的中试线。从实验线到中试线到量产线,就是逐步把电芯的性能指标稳定下来的过程。

 

  不过目前钠离子电池材料形式多,还未形成统一的发展趋势,仍处于由国家推动的阶段,其自身的成本和售价还不足以取得优势,需要靠一定的补贴。

 

  但一方面由于钠离子电池的后发优势,另外一方面是它可以兼容整个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钠离子电池未来商业化的进程,一定会比锂离子电池要快很多但是商业化至少也需要2-3年的时间。

 

  在具体企业方面,宁德时代去年7月份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在-20°C低温环境中,钠离子电池也具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拥有钠离子电池补钠的方法、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专利,与南开大学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共同研究新型钠离子电池等关键材料及技术。目前暂未量产钠离子电池。

 

  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技术来自中科院物理所成果转化,在关键材料方面已获国内外专利近三十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今年4月,公司获得A+轮融资,华为此轮入股成为中科海钠第三大股东。其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目前已达到145Wh/kg,循环寿命达4500次以上,工作温度为-40℃-80℃,具备快充能力,160Wh/kg以下为目标应用场景。

 

  目前中科海钠在建两条规模量产线,第一条与三峡能源、三峡资本和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合作,规划钠离子电池产能5GWh,第一期规模为1GWh已于今年7月落成;第二条产线与华阳股份合作,规划1GWh钠离子电池pack产能计划今年投产。

 

  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由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浙江大学及中科院纳米所等高校的联席科学家团队组建,今年3月获由碧桂园创投独家领投的新一轮融资。

 

  众钠能源的核心专利技术为高性能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正极为聚阴离子型铁基材料与碳基复合材料,负极为商业化硬碳,产品为硫酸铁钠电池,应用场景包括大规模储能、低速电动工具等领域。

 

  众钠能源现处于中试验证阶段,已与多家下游客户达成战略合作,第一代量产产品将于年内启动交付,计划在2023年进入量产阶段,2023年电芯产能规划达GWh级。

 

  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正催熟纳离子电池产业,虽然业内不认为钠离子电池会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但随着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不同的出行工具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不同,纳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具有巨大的想像空间。

 

  而纳离子电池一旦量产商业化,动力电池对电动汽车成本的制约会进一步减弱,相信电动汽车的售价将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未来10年无人驾驶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文 >> 投资53.1亿元,东风将在襄阳启动新能源乘用车项目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816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