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聊天机器人专利曝光 可模仿用户语言风格和表情
美国专利及商标局近日批准微软一项名为“语言风格匹配代理”的专利申请。通过该专利技术,聊天机器人的对话风格和表情将更像人类。据外媒介绍,随着语音识别、对话生成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人类与聊天机器人进行沟通已越来越普遍。同时,许多用户经常与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的语音助手进行对话。然而,聊天机器人说话大多是无声调变化的,并不是十分自然。
“语言风格匹配代理”专利就可以优化这种人机交互行为。专利说明显示,聊天机器人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识别用户的语言特征,并模仿用户的语言风格及面部表情。与用户语言风格及表情一致的机器人可能会更容易被信任和理解,并使人机交互更加自然。

发改委: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
近日,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稳步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鼓励企业提升港区及周边冷链存储能力。

2020年上半,余姚新增工业机器人240台!完成年度目标61.5%
疫情面前,智能化改造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激发了工业企业走自动化、智能化道路。在前几年工业自动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余姚着力推动自动化改造由规上企业向规下企业拓展,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广泛购置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展智能化改造。2020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举办地余姚新增工业机器人240台,完成年度目标的61.5%,启动实施200万元以上智能化改造重点专项290多个,项目数比去年同期增长40%,总投资额达38亿元。

工业机器人:
埃夫特旗下埃华路机器人与东方红卫星战略合作,深耕航空航天领域
9月,“智造专家,埃夫特”旗下广东埃华路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埃华路机器人)与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红卫星)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应用新的征程。埃华路机器人通过提供智能机器人装配生产线,助力东方红卫星实现了商业微小卫星局部生产线机器人装配自动化,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首家提供微小卫星自动化装配生产流水线的机器人公司。
瑞松科技:用柔性智能“焊接”未来
近日,跟随《科创中国》的镜头,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瑞松科技。这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与智能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应用、销售和服务的科创板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柔性化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现在,选择用谁的机器人,瑞松已逐渐有了自己的话语优势。” 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表示,随着瑞松科技业务量持续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服务国际品牌越来越多,服务中国高端制造越来越深入,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对瑞松科技的价值也越来越认可,反过来对瑞松的服务意识也就越来越强。如此一来形成良性循环,瑞松科技的选择余地就越来越大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无需顾虑。
30+应用场景,2020工博会节卡机器人亮点抢先看
9月15日-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节卡机器人将以“人机共融,让未来有更多可能”为主题,分设智能制造、智慧体验、共融协作JAKA+三大展区,全方位展现节卡机器人在各个场景、领域的自动化柔性解决方案。届时,节卡机器人将携多款新产品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亮相7.1H馆 E001。同期现场还将举办多场新产品发布会、技术演讲和互动交流活动,共话全球协作机器人发展及趋势。
纳博特斯克RVP®系列 改造变位机竟如此简单
2020年下半年,上海纳博特斯克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强力推出了适用于变位机的产品——RVP®系列。RVP®系列是搭载了工业用机器人领域广泛使用的精密减速机RV™的变位机单元产品。可与各主要电机简单安装,能为客户在设备的设计、制作、组装工序上减少工时做出有力贡献。可以与各公司的伺服电机简单安装,实现与各公司的机器人联动。由于其可选择减速比的特点,所以即使设备使用的是小型电机,也可进行适配,缩短运行周期。
极智嘉分拣系统落地跨境电商企业棒谷科技,助力打造智慧物流引擎
全球AMR引领者极智嘉(Geek+)近日宣布已为知名跨境电商企业棒谷科技(Banggood)部署全柔性智能AMR分拣系统,以支持棒谷科技日益增长的海外跨境电商业务需求。棒谷科技业务体系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棒谷科技仓储物流总监表示:“极智嘉提供的全柔性分拣方案部署时间快,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有效的提高了我们仓库的分拣效率,分拣准确度可以达到99.99%,同时还降低了我们对于熟练工的依赖以及员工的培训成本。”
国产轻型机器人企业珞石机器人与刀剪企业张小泉签约
在9月6日“2020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国产轻型机器人领军企业珞石机器人与刀剪行业龙头企业张小泉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珞石机器人公共事务部总监宋斌、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吴晓明共同出席并代表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现场吸引了众多行业大咖、媒体同仁,北京市各界领导亲临现场,共同见证了此次签约。
欧姆龙“新生报到”!移动机器人 HD-1500可负载1500kg
2020年第三季度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新品【移动机器人 HD-1500】9月9日起在中国市场首次对外发布,实现了重型货物运输的自动化。这款最新的自动化移动机器人重型载荷能力为1500 kg!更高的载荷能力可以令客户实现以前无法实现的自动化搬运,如栈板运输、发动机总成搬运及其他重型货物和设备。HD1500还可以替代叉车作业,从而较大程度降低人工作业风险。HD-1500可与欧姆龙集成式移动车队进行无缝协作,使客户在开发定制移动解决方案时有更多选择。
艾利特平台级CS系列协作机器人全新发布
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上海工博会上(9月15日-19日),艾利特机器人即将发布重量级产品!这是CS系列继一个多月持续被关注后的首次亮相。这一款被定义为“平台级”协作机器人产品的CS系列(Cobot Superior)凝聚着艾利特对于协作机器人技术未来发展的理解,以及多年来对工控领域应用侧需求的观察。
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战“疫”大显身手
白色烟雾自头顶匀速喷出、身背送餐箱走入电梯、辅助患者屈膝抬背开展康复训练……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展馆中,各具特色的机器人齐亮相,在前来参展的观众面前“一展身手”。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展馆中的消毒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战“疫”机器人,备受国内外观众瞩目。“疫情期间,这几个机器人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们’每天都要忙坏了。”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张文艺说,今年疫情初期,该公司派出多台名为“烛光”的医疗多功能机器人,赶赴位于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和金银潭医院,深入“红区”抗击疫情。
上海部分办公楼宇“机器人送餐”运行一年多
如今,能帮骑手送餐上楼的楼宇外卖机器人,已在静安、黄浦、浦东与普陀等区的办公楼宇内使用,运行一年多来,机器人已帮助骑手递送外卖超过15万单。在配送站点看到,管理人员往一台机器人的“肚子”里装进四单外卖,按了一个按键,机器人就驶离了。它驶向电梯,一部电梯还开着门,但它没有进去。原来这部电梯里人太多了,小机器人好像长了眼睛一样,判断自己乘不进去了,就乖乖地在门口等待。过了一会,第二部电梯来了,它才缓缓驶入。在电梯中,它没有按电梯楼层按钮,但电梯却能把它送到想去的楼层。
医疗服务机器人正全面加速发展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日落下帷幕。此次交易会上,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康养大师”……大量医疗服务机器人集中亮相成为抢眼的“明星”,勾勒出未来“智慧医疗”的全新图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借助5G技术实现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联影智能的uAI Vision“智能之眼”可让各类医学影像设备实现“一键智能”扫描;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鞍山市合作,探索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打造全新的康养模式……从技术突破到应用探索,中国医疗服务机器人正全面加速发展。
三星家庭助理机器人被网友吐槽“像条狗子”
三星在做一款叫做M1的家庭助理机器人,造型惹网友疯狂吐槽,有人说像一只奔跑的狗子;有人说像骑自行车人撅着的屁股;甚至还有人灵魂拷问三星能不能整点阳间的造型;这玩意儿看着有点渗人。
神奈川县松下镇免费租用对话机器人看护独居老人
开发人工智能,开发,制造和销售通讯机器人的MJI有限公司在神奈川县上神郡郡松井镇宣布采用“ Tapia Pocket”作为“老年人监护人”。Tapia Pocket是一个与老年人分离的家庭,一直有着例如“父母与老年人分离”,“我无法每天联系但我想认识我的孩子”,“我想边看视频边聊天”这样的问题,那么固定费用的机器人租赁服务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讯机器人“ Tapier”具有监视,视频通话和对话功能可以帮助老年人向对方传达内心的想法。
日本东京安全局推出“阿凡达安全服务机器人” 进军医疗产业
东京安全局宣布已将远程控制机器人“阿凡达安全服务机器人”引入医疗公司冲绳德寿会中部德寿会医院。使用由东京安全服务局开发的远程控制机器人进行的“虚拟化身安全和客户服务”,可以使机器人流畅地移动,并可以实现远程位置的实时通信。除了常规的安全和接待服务,该公司还促进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步行式AI服务机器人在传送带寿司试行推出
由于新冠病疫情,就餐服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经营传送带寿司“ Sushi Choshimaru”的Choshimaru Co.,Ltd.表示,“自主行走的完整AI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寿司Choshimaru Masa Narashino商店试用推出。在Alfax Food Systems(以下简称AFS)的``服务镜头''中,安装在机器人中的AI会记住静止位置,并在服务时感应障碍物(桌子,椅子,人,墙壁等)。
便利店出现长相酷似袋鼠的机器人
Telexistence Inc是一家位于日本东京的机器人创业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人工智能的远程控制机器人,使人们摆脱空间上的限制。Telexistence最近推出了一款名为Model-T的新型机器人,该机器人是一种半自治的遥控感应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在零售商店,旨在实现零售业的增强型劳动力平台。
波士顿动力公司机器人销售扩展至加拿大和欧洲
美国当地时间周三,波士顿动力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普拉特(Robert Playter)宣布,该公司启动了四足“黄狗”机器人Spot在加拿大、欧洲的商业销售。在过去几个月里,这款机器人的销量翻了一番。
特种机器人:
水面救生机器人"海豚1号"首次应用于海洋渔业
日前,425台云洲智能“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在山东省寿光市交付使用。这是国内首次在海洋渔业领域装备水面救生机器人,将有效提高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据介绍,“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是珠海高新区企业云洲智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款可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遇到险情时,只需将救生机器人抛至水面,即可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将其拖拽到安全区域,具有安全高效、稳定精准等特点,完美解决传统水上救助的难点、痛点问题。
我国实现高海拔环境科考机器人化
为深入实施“科技助力青藏科考”、促进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揭示,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云雀”自主飞行机器人近日在青藏高原开展高海拔冰川与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在空气稀薄、强风干扰等极端环境下,“云雀”完成了自主起降、定点/航迹飞行、仿地飞行、动静态障碍物避碰等自主功能,首次实现了我国机器人化高海拔环境科考。
国内首套煤矿智能快速掘进机器人系统下井投用
9月10日,总长约100米、高4.5米,重达400吨的国内首套煤矿智能快速掘进机器人系统在陕煤榆北煤业投用。随着操作人员按下一键启动按钮,除尘系统率先启动,截割机器人上下翻滚,同时巷道铺网、支护同步智能化作业,撑开了井下的安全空间。“70%的煤矿事故发生在掘进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表示,煤矿智能快速掘进机器人系统的研制和应用,破解了复杂地质条件智能掘进难题,可实现掘、支、运同步作业,减少掘进工作面人员,让工人远离危险和繁重岗位,促进煤矿安全和生产效率迈上新台阶。
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航 “二师兄”也可刷脸了
记者在走访广州市内科技创新企业发现,在结合人工智能算法针对性优化的基础上,投入实际使用的人脸识别测温设备正广泛活跃在机场、地铁站和商业广场等人流密集场合,终端的体温检测误差不超过正负0.3摄氏度,极大地将安保人员从测温放行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在人脸之外,人工智能算法加持的识别技术还在赋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在猪脸识别上建树颇丰。
中信重工智能机器人列装全国30余个省份
在四川省泸州市,由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公司研发生产的45台特种机器人正式交付当地消防部门。以此为标志,中信重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列装全国30余个省份,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业一张闪亮的名片。近年,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公司紧盯做大做强特种机器人产业目标,围绕“安全智能”和“美好生活”理念,在中国智能装备研发、制造领域做出了独特贡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践行国家战略,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目前已经拥有特种机器人、煤矿智能装备两大产业120余种产品,多项核心技术具备先发优势。
建筑机器人将首次亮相工博会
作为工博会上第一家建筑机器人综合方案提供商,大界机器人将于9月15-19日,在7.1H馆B001展位惊艳亮相,欢迎各位业内人士拨冗莅临,共同见证中国智能建造新势力。大界的装配式展台由生态工厂的机器人生产,展会现场将展示最新发布的ROBIM软件系统、APE1.0底盘、以及多款建筑机器人产品与应用方案。
其它:
工博会高校展区亮出“硬核”科创力量 将携七百多项最新科研成果亮相
“耳聪目明”的无人车、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盾构机换刀机器人、中医香疗“治未病”……一大批高校最新科研成果将于9月15日至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的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亮相,涵盖抗疫攻关、重大先进装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统、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从工博会高校展区主办方获悉,69所参展高校将带来708项创新成果,亮出“硬核”科创力量。其中,沪外高校49所、上海高校17所,还有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泰国西北大学和泰国北清迈大学3所国外高校参展。
碧桂园杨国强:碧桂园机器人已申请专利611项
碧桂园杨国强表示,自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项目2018年7月啓动建设以来,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新型装配式及相关核心技术,已招募了3,604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进行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施工设备、装配式等的研发、生产与应用,累计递交专利申请2,314项,获授权567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测试,其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相比人工操作大大提升,今年以来,地面整平、楼层清洁、通用物流、室内喷涂、钢筋自动加工机器人已分别在顺德和阳江等地之项目上使用,参与建设。
两院院士: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是“共融机器人”
南京软博会“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研讨会”8日上午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等专家学者,为南京和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丁汉指出,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是“共融机器人”。具体包括三个层面的“融”:机器人与环境自然交互“共融”,机器人可以走出特定区域,走进山地、雪地,来到人来人往的街道,在动态环境中实施作业;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互助互补“共融”,机器人可以通过多“人”协作以实现单体能力的突破,通过合作增强机器人整体功能和性能;机器人与人协同作业“共融”,机器人不再被动等待人的协助、不再一味依赖人的编程,而要能够主动感知并解决各种问题。
猎户星空副总裁曹培利: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完备 市场广阔
据悉,本届服贸会共投入了近30名智能服务机器人为大会提供多场景服务。9月5日,机器人提供商猎户星空副总裁曹培利在现场接受了人民网专访。他表示,我国有广阔的市场,有足够大的用户数据来支撑产品的设计和提升,有完备的产业链以及上游供应商,这些都是我国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最大的优势和能力。
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曲道奎:5G赋能服务机器人发展
9月6日,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在2020服贸会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5G赋能服务机器人发展,未来5G运营商可能会与机器人尝试合作出更多的业务模式。曲道奎称,结合5G网络的大带宽、低延时特点,5G网络正在大幅度提升机器人在数据交互、远程控制上的响应速度,解决原来4G、WIFI环境下大量视频传输的延迟、卡顿问题。
京东数科副总裁曹鹏:AI机器人助推产业数字化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举行,京东数科副总裁曹鹏在“2020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中,围绕产业数字化中智慧交通、医疗养护等场景的痛点,重点介绍了京东数科在AI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曹鹏认为,AI技术是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分水岭,加之5G、边缘计算这些领域技术的融合,真正助力机器人从工业时代的自动化,迈入到更广泛产业应用领域的智能化时代。曹鹏表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和服务成本上升,尤其是以能源、交通等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数据中心等领域,存在传统人力成本高、工作内容繁重、精度作业安全及稳定性难以保障等痛点。AI机器人可以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在新基建背景下,AI机器人也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研究人员最近设计并制造了受人体骨骼结构启发的机器人手指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和日本立命馆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设计并制造了受人体骨骼结构启发的机器人手指。在今年的无处不在的机器人和环境智能国际会议(URAI)上展示的这种仿生机械手手指是使用多材料3-D打印机组装而成的。进行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Maryam Tebyani表示:“开发像人类手一样具有硬,软组成的机械手是我要探索多年的研究课题。”“将弹性和非弹性材料结合起来将解决机器人技术中的一个普遍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柔性系统可能很难处理重物,而刚性平台可能需要复杂的制造或控制才能获得与人手相当的灵活性。”
新型人造皮肤可以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对疼痛做出反应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人造皮肤,可以像真实的皮肤一样对疼痛做出反应。这种人造皮肤为改进的假肢、更智能的机器人技术以及皮肤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打开了大门。研究人员表示,该原型设备可以以电子方式复制人类皮肤感知疼痛。它模仿了人类近乎即时的反馈反应,具有对疼痛感觉作出反应的能力,其速度与神经信号向大脑发送信号时的速度相同。疼痛是人类用来帮助避免可能导致死亡或者损伤的重要方法。
索尼携手哈佛研发高精度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仅重2.4g
来自索尼集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 (Hiroyuki Suzuki和Robert J. Wood) 基于折纸结构研发了一款超轻便,高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mini-RCM,该项研究发表于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机器智能)》,并登上该期刊8月份封面。这款手术机器人是专门为远程操作的显微手术而设计的,它仅仅重达2.4g,尺寸为5cm x 7cm x 5cm, 由三个独立驱动的微型直线驱动器驱动,每一个直线驱动器重量仅为0.41g。经分析和测试,该机器人的位置精度可以达到0.0264mm,负载能力大约为27mN。通过实验测试展示了该机器人在显微外科手术领域巨大的应用潜力。
聚集诱导发光纳米仿生机器人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研究员龚萍、博士邓冠军等,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以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robot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for Near-Infrared-II Fluorescence-Guided Glioma Theranostics为题,在线发表在ACS NANO上,并已申请1项中国发明专利。
纳米仿生机器人有望“制服”脑肿瘤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等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本忠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AIE的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这种仿自然杀伤细胞AIE纳米机器人,可以成功穿越血脑屏障,实现对脑胶质瘤的精准靶向诊疗。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纳米》,并已申请发明专利。

3D视觉与机器人公司视比特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和玉资本领投
近日,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视比特”)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和玉资本(MSA Capital)领投,图灵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用户3D视觉软硬件平台标准化、智能化及技术研发、团队扩建、市场推广等方向。 视比特创立于2018年8月,是一家深度融合“3D视觉感知与机器人柔性控制交互技术、3D数字孪生与工业闭环控制技术”的高科技公司,由普林斯顿、瑞士联邦理工、波恩大学等海归博士团队创立。2019年7月,视比特获图灵创投、道生资本、小智投资天使投资,2019年9月,获同威资本、道生资本千万级战略投资。
骨科人工智能企业“长木谷”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9月7日消息,骨科人工智能企业“长木谷”宣布获得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联想创投。长木谷是专注于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导航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面向医院骨科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个体化手术计划、3D打印手术导板、手术导航、术后评估等全流程解决方案,已推出的AIHIP和AIKNEE是全球首创的人工智能辅助三维手术解决方案,现已与中国23省100+三甲医院建立合作。
如本科技获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发布重磅智能示教器产品RVT
近日,专注于研发机器人运动规划和3D视觉产品的如本科技宣布完成高榕资本投资的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2018年初,高榕资本曾投资如本科技天使轮融资,本轮资金主要用于加快市场推广、推进产品落地及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移动协作机器人研发公司“墨影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深圳墨影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领投方为梅花创投,九合创投、真格基金等跟投。公司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技术迭代和系列扩充、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搭建。墨影科技成立于2019年4月,该公司专注于先进移动协作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集成,并针对先进智能制造、柔性生产提供多形态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
“键嘉机器人”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键嘉机器人”已于近日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复星医药及老股东BV百度风投共同投资,浩悦资本继续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用于推进公司现有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临床注册及新产品研发。
自主研发智能电动假肢,“健行仿生” 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智能助行机器人产品研发商BionicM(中文:健行仿生)目前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The University of Tokyo Edge Capital Partners Co., Ltd.等。BionicM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可穿戴机器人的国际化研发公司,意在通过将人型机器人技术和身体的有机融合,设计出全新的机器人式智能假肢。
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高仙机器人关联公司
近日,高仙机器人的关联公司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其中,投资人(股权)变更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同时,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由此前的约285万人民币,增加至约328.9万人民币,增幅为15.38%。
“实在智能”连续完成两轮共近亿元融资
“实在智能”近期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金额共计近亿元,分别由松禾资本及赛智伯乐领投,中赢基金、聚数银等机构跟投。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AI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与市场推广。实在智能成立于2018年8月,定位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聚焦AI+RPA赛道,通过各类智能软件机器人,即“章鱼·数字员工”,为数字政务、运营商、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大型客户提供服务。

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GDP贡献高达15.7万亿美元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有望在未来十年推动最大的业务和社会变革。据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GDP贡献高达15.7万亿美元。而创新的速度和颠覆的规模以及人工智能的巨大经济影响将使企业对其机会一无所知。60%的领导者表示他们的组织缺乏对快速中断做出响应的感官和创新流程,由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影响,许多人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今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保持高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增长率达到26.2%;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报告》显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场景,应用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在现有行业更加深入应用,并触达更多行业场景。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为何有望超40亿美元
近日,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已占全球市场25%以上,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亿美元。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服务机器人占机器人市场比重达到了约32%,且市场规模增长是最快的。这体现出服务机器人追赶工业机器人的势头越发积极,未来有望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主要增长点。
高端装备行业:行业景气度复苏 关注工程机械和工业机器人
Q2机械设备景气度复苏,工业、基建领域回暖明显。2020H1行业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YOY-0.1%/+5.2%,相比于一季度(-18.2%/-50.9%)情况有明显好转;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3.5%/7.6%,YOY+1.0pct/+1.4pct。从细分行业看,工业机器人、机床设备和工程机械板块上半年表现较好,营业收入YOY+20.2%/+0.2%/+15.6%,归母净利润YOY+175.7%/+94.0%/+26.7%。主要原因是疫情过后,工业及基建受到政策面较强支撑,中游产品需求加速恢复。下半年工程机械持续高增长,工业机器人加快复苏。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15-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长,2019年度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18.69万套,同比增长27%。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受到冲击,国内汽车、电子等机器人下游行业发展受限,机器人需求增速放缓。2020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出现负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89亿美元,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虽然近两年有所下滑,但是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博塔重工供应通用型、重型双扇齿、双立柱变位机
工业防爆三瓶气瓶柜 SAVEST气体报警存放柜 上海晋名
ABB irb1410工业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 六轴标准柜搬运激光教学现货
氩弧焊机哪里的好 氩弧焊机哪种好 氩弧焊机哪种好用
润煤 激光切割机,激光切割机厂家直销,激光切割
瑞凌MMA-160GDM小型家用逆变直流多功能数字化电焊机2
防腐热熔胶能重新固化吗
美国SMC INCO-WELD C-276 焊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