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技术知识>焊接工艺不同,产生的烟尘有何不同?

焊接工艺不同,产生的烟尘有何不同?

2020-10-27 来源:中国焊接协会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830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焊接是利用电能加热,促使被焊接金属局部熔融,使之结合形成牢固的不可拆卸接头的工艺方法,是一种在工厂极为常见的机械工艺方法。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种类多、危害大,能导致多种职业病(如焊工硅肺、锰中毒、电光


焊接是利用电能加热,促使被焊接金属局部熔融,使之结合形成牢固的不可拆卸接头的工艺方法,是一种在工厂极为常见的机械工艺方法。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种类多、危害大,能导致多种职业病(如焊工硅肺、锰中毒、电光性眼炎等)的发生,已成为一大环境公害。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治理技术日趋完善,焊接污染已得到了相对有效的控制。下面,依据我国焊接车间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实用技术,从焊接污染的形成、特点及危害,让大家真正了解焊烟。


国内外焊接车间污染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

国外对焊接污染研究开始得比我国早,处理技术相对先进、成熟。焊接污染处理设备从单一性、固定式、大型化,向成套性、组合性、可移动性、小型化、资源低耗方向发展。对主要污染焊接烟尘的处理采用局部通风为主、全面通风为辅的手段,以此改善作业环境的污染。

我国对焊接污染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充分借鉴国外相关产品设计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思想。但由于整体水平上的差距,导致在处理设备设计制造、运行费用控制以及处理效果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工业污染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我国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技术,本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处理效果,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

实践证明,利用可迪尔静电除尘技术治理的焊接厂房,均达欧美和国内排放标准,欢迎各位参观考察。

各种焊接工艺及焊条烟尘产生量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排放标准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4mg/m3

车间空气中铝合金焊接烟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4mg/m3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16194-1996排放标准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6mg/m3

焊接车间污染

焊接车间的污染按不同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化学有害污染和物理有害污染两大类。

1.化学有害污染

化学有害污染是指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

1.1焊接烟尘

焊接烟尘是由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蒸气经氧化和冷凝而形成的。因此电焊烟尘的化学成分,取决于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焊剂等)和被焊接材料成分及其蒸发的难易。不同成分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接材料,在施焊时将产生不同成分的焊接烟尘。

常用结构钢焊条烟尘的化学成分(mg/m3)


焊接烟尘的特点:

焊接烟尘粒子小,烟尘呈碎片状,粒径为1m左右。
焊接烟尘的粘性大。
焊接烟尘的温度较高。在排风管道和滤芯内,空气温度为60~80℃。
焊接过程的发尘量较大。一般来说,1个焊工操作1d所产生的烟尘量约60~150g。几种焊接(切割)方法施焊时(切割时)每分钟的发尘量和熔化每千克焊接材料的发尘量。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排放标准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4mg/m3

车间空气中铝合金焊接烟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4mg/m3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16194-1996排放标准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6mg/m3

1.2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是焊接时高温电弧下产生的,主要有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物及氯化物等。

2.物理有害污染

物理有害污染包括:噪声、高频电磁辐射和光辐射。

2.1噪声

焊接车间的噪声主要是等离子喷涂与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它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气体流量、气体性质、场地情况及焊枪喷嘴的口径。这类噪声大多数都在100dB以上。

2.2高频电磁辐射

高频电磁辐射是伴随着氩弧焊接和等离子焊接的扩大应用产生的。当等离子焊和氩弧焊采用高频振荡器引弧时,振荡器要产生强烈的高频振荡,击穿钍钨极与喷嘴之间的空气隙,引燃等离子弧。另外,又有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辐射,形成了高频电磁场,对局部环境造成污染。高频电磁辐射强度取决于高频设备的输出功率、高频设备的工作频率、高频振荡器的距离、设备以及传输线路有无屏蔽。

2.3光辐射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适用于焊接机器人的创想3D激光视觉系统
阅读下文 >> 中电建核电公司选手在全国核能焊接竞赛中斩获佳绩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4847.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