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企业动态>【电装】D君讲堂 | 国六来了,尾气处理技术再升级

【电装】D君讲堂 | 国六来了,尾气处理技术再升级

2021-02-04 来源:JQRZX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565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国家不断提升车辆的排放标准,在此趋势下,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出台 ,目前,已逐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国六标准?你知道吗?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国家不断提升车辆的排放标准,在此趋势下,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出台 ,目前,已逐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国六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国六标准?


你知道吗?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尾气中常包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有害物质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影响。国六就是用来约束汽车尾气排放的一个标准。约束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有助于改善空气的质量。自2001年发布国一到2016年发布国六,每一次数字的升级都意味着对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那国六标准的尾气排放处理得有多难?


作为国五标准的升级版,国六的后处理变得更加复杂。除了国五SCR系统(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之外,又增加了DOC(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柴油氧化催化器)、DPF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柴油颗粒过滤器)、和ASC(Ammonia Slip Catalyst,氨气氧化催化器)。



尾气排放的处理技术示意



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与处理技术


(各厂家生产的车辆,由于后处理技术不同,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会存在差异。)


接下来我们来一一介绍一下这些技术,记得记笔记哦!


DOC柴油氧化催化器

DOC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路中,通过氧化反应,将发动机排气中CO和HC转化成无害的H?O和CO?的装置。


它是催化转化器技术中的早期产品,只具有氧化能力,没有还原能力。该技术脱除碳颗粒物的效果较差,且催化剂有将排气中的SO?催化转化为SO?而生成硫酸盐颗粒的趋向,尤其是温度较高时硫酸盐生成速率增大,以致对减少颗粒物排放总量的效果甚微。


DPF柴油颗粒过滤器


DPF安装在柴油车排气系统中,通过过滤来降低排气中颗粒物的装置。DPF通过表面和内部的过滤装置捕捉颗粒,例如扩散沉淀、惯性沉淀或者线性拦截。DPF能够有效地净化排气中70%-90%的颗粒,是净化柴油颗粒物相对有效且直接的方法之一。


DPF在工作过程中,微粒会积存在过滤器内,当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导致发动机动力和经济性等性能下降,必须及时除去沉积的微粒,以保证DPF继续正常工作,这就是DPF再生。


DPF再生


随着DPF中收集到的黑烟(碳颗粒)越来越多,慢慢会导致排气背压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把这些收集到的黑烟通过排气加热的方式烧掉的过程叫再生。再生只能处理碳烟,不能处理灰粉。


再生分为被动再生和主动再生。被动再生是利用DPF配备的催化剂来降低微粒的着火温度,使微粒能在正常的柴油机排气温度下着火燃烧。主动再生是在正常的驾驶条件下自动发生的,利用外界能力来提高DPF内的温度,使微粒着火燃烧。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运行到中等及以上负荷时(跑高速、省道时)执行主动再生;在城市工况堵车等低负荷工况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司机停车后按动车上的再生按钮来执行再生,通常当再生指示灯点亮后就可以执行原地再生。


ASC氨气氧化催化器


ASC一般安装在排气装置末端,也就是SCR装置后面。通过催化氧化反应降低排气中未参与尾气催化而泄露出的氨气,简而言之就是捕捉那些未参与化学反应的氨气。


国五之前对尿素系统喷射的尿素是没有要求的,因国六标准对其有了限制,所以ASC是国六标准下催生的新型装置。



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虽然为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挑战,但为了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下一代播种绿色未来,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走出实验室,这家中国软体机器人公司成为全球顶尖!
阅读下文 >> 牵手日本RBB 如本科技宣布其智能手眼技术“出海”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772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1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