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本应能让世界更美好。

互联网为什么让我们越来越不开心了?2022 年 1 月,在腾讯研究院、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主办的“腾讯科技向善创新周”上,小宇宙播客 App 的 CEO Kyth 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中回答了这个很多人意识到但却没有答案的问题。
“上网”本身,变得焦虑了
对不少人来说,现在每天使用的互联网,可能已经不再是一个会感到愉悦的东西了。我大概在 2000 年左右开始上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会经常浏览各式各样的兴趣论坛,那段时间,我的大多数同学都很喜欢玩电脑游戏,包括即时战略、第一人称射击等游戏。但我从来没玩过这些游戏,因为我觉得上网实在太好玩了,我能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信息,和各种小众爱好的朋友交流,就已经非常开心。那个时候上网是很快乐的。
但对不少人来说,现在上网已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上网的时间比以前要长出很多很多,但当每天放下手机的时候,大家心里会是满足、平静和愉悦的吗?可能当我们每天把一个个 App 关掉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是开心的,会有一些新的焦虑。

打开手机看新闻时,看见大家讨论一件新的事情,会怕自己跟不上节奏;看到一些耸动的标题时,会感觉这是在贩卖焦虑。我们的情绪被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内容牵动着。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十几年来,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互联网的变化,也在塑造着我们观看这个世界的角度。
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时间线”。大概在 2005 年的时候,Facebook 发明了这个东西。之前,在 Facebook上看一个用户状态,必须点到他的个人主页。但 Facebook 觉得,这样去反复检查太累,所以它就发明了NewsFeed,也就是“时间线”。NewsFeed 刚上线的时候还引起了很多争论,Facebook 用户觉得,这个好像太不照顾隐私了,但事实上,它后来非常成功。
它使我们可以在一个时间线里面,看到关注人所有的动态。时间线后来被 Twitter 、微博用到,最后成为而今社交网络的标配。它是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组织方式:当你关注一个人或更多人,你可以在一个时间线里,把信息一次性地看清楚,而不用反复访问不同人的个人主页。
但另一方面,当你每次使用时间线功能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再能沉下心来去仔细地浏览其中的每一个链接、每一篇文章(如果其中的一个状态还包含了一个文章链接的话,你在看那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其实还会担心错过外面的东西,所以你在那篇文章里面停留的时间,其实会越来越少),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无法沉浸下来,这就是时间线这个产品形态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

评论区。现在几乎所有内容平台都有评论区。大家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内容创作能力,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看评论、发评论、给评论点赞的能力。如今我们在评价互联网产品的时候,我们会提到它的社区氛围和人气,基本上也都是看评论区到底怎么样、评论区有多少人,评论区热不热,评论区是不是有梗,评论区是不是会玩梗。
一方面,评论区是营造和承载社区氛围的场所,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户成本最低的一个情绪发泄渠道。用户来到评论区,是可以对博主评头论足和发表评论。大多数内容平台在设置评论功能的时候,对用户几乎是没有设置任何门槛的。这件事情会使评论区成为目前整个移动互联网中社会问题集中爆发的地方。其实我们每天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

弹幕功能。弹幕功能应该算是过去 10 年最成功的产品创新之一。现在我在看一些电影时,都会优先去选择看有弹幕的版本,当有了和弹幕一起看电影的体验之后,可能我们都很难再回到没有弹幕去看电影的时代了。
对于用户来说,弹幕能够得到共鸣,营造出“天涯共此时”的感觉。但是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弹幕在带来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比如,在一个视频里,弹幕让情绪走得比内容更加靠前;当我们看一个视频的时候,在头几秒钟,弹幕就已经铺天盖地地飘过来了,这些弹幕好像在告诉你,你应该对这个视频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另一方面,在弹幕情绪比较整齐划一的时候,对这个视频产生不一样感受的人,其实反而不太会发言了,这有点像是“沉默的螺旋”效应。但这并不是说弹幕这个功能是不好的,或者说我们要放弃它,而是说当一个功能有越来越多人使用之后,我们可能会需要去重新审视我们该怎么去跟这个功能相处,去调整我们与它之间的关系。

点赞。点赞对大家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功能,对 Facebook 公司比较熟悉的朋友可能会知道,他们把 logo 换成 meta 之前大概十几年中,Facebook 的总部门口,都挂着一个巨大的点赞符号。
这个功能让用户在评价一个内容的时候,所花费的成本降到了最低,这也使得 Facebook 拥有了最多的互动量,这个功能也被应用在之后所有的社交网络产品中。
点赞是成本最低的一种互动方式,但是它同时也让我们所有的内容价值渐渐地开始被数据所主宰。当我们在评价一个内容好坏的时候,点赞数成为了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忽略的指标。我们可能不再在意,那些点赞的人的评价体系是不是一样的,他们每个人是不是拥有同样的鉴赏能力。
另外,像粉丝数、Follow 这样的功能,其实对我们来说更加熟悉,它们都在不断地塑造着我们对互联网上的人和内容的看法。

沉浸短视频。在过去几年里,沉浸式短视频,它一方面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能够找到的最强刺激的娱乐方式。但另一方面,它也使得我们在内容消费的时候,我们的快乐阈值被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耐心被不断地降低,最终我们对于这样一种产品形态可能会越来越沉迷。
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足够好吗?现在短视频产品在不断地推出一些防沉迷功能,但是这一功能总体来说还是和沉浸式短视频的运营目标是相悖的。
人需要的不只是高效率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逐步地从高效率,开始过渡到让我们感受到高消耗的一个时期。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移动互联网时代差不多是从乔布斯发布 iPhone 开始,至今有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它所获得的用户量比桌面互联网时代所获得的用户量要多得多。现在全球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已从工具到内容再到生活,逐步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
移动互联网提供给我们新闻、视频,看剧、看电影的机会,甚至买菜、出行都开始渗透移动互联网。每天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时间被移动互联网渗透,或者可以说掌控。这个过程中,移动互联网一开始是高效的代名词,但是当它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相连,开始逐步消耗我们的情绪和精力。
一个主要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工具性让大部分人迁移进来,工具性能够产生规模效应,而更多的人参与到移动互联网里面,便会产生网络效应。
另一个层面,现在互联网环境还不能算一个特别健康的状态,很多规模极大的国内互联网公司,仍然处在一个不赚钱的状态,甚至有些在中国市值前 20 甚至前 10 的大公司,目前仍然是亏损状态。过去 10 年里,让平台得以野蛮生长的红利增长时期,已经快走到尽头了,很少有新的用户还可以被引入进来,这个时候,竞争的激烈使得这些互联网公司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新客获得成本。竞争仍然在继续,但是网民已经把互联网认知为一种免费的基础服务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移动互联网开始重塑我们一些旧有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内容渠道的变革。
全体网民的新习惯,开始逐步地成为我们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开始成为我们的精神居所,成为我们与世界连接的媒介。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的信息和内容都是从互联网里来的。
互联网成了一个高心理消耗的互联网。它是一面镜子,让信息与信息的流动都变得更加透明,但它也放大了贫富差距,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反映了对于每个人来说的可能世界,一个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别人的生活状态的世界,这一切变化使得我们越来越不容易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其实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一次人口膨胀期,结果是,我们所有人都在这里生存。
但人类的舒适区其实是群落化存在的。在移动互联网接入了 60 亿人后,我们要面对一个广场式的互联网,但大多数人其实还没有准备好和那么多价值观不一样、语言不一样、对世界底层认识不同的人一起生活。
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接下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高消耗的互联网时代里面,产品如何让世界和人都更美好。

网络世界的变与不变
首先,我觉得很多人没有想过:人人都是网民,因为几乎所有信息都已放在网上,互联网接下来会不断地呼唤为中年人和老年人生存和生活设计各种各样的互联网设施。
其次,所有人都会上网。这个“所有人”就是在地球上出生的所有人,我们迟早都会连到互联网内,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温饱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每一个人都会更加在乎自己。因为没有一个人会想要在互联网上做二等公民,我们会更加强调对自我的认同,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
第三,我觉得不变的东西是,人会追求效率,但是人也会追求更加深层的情感寄托。互联网现在的内容是极大丰富的,但是在这个丰饶而瞬时的互联网,真正的关怀和爱是稀缺的,能够分到每个人身上的注意力会越来越短暂,一些深层的情感寄托将会越来越有价值。
第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世界的多元和碰撞会越来越明显,互联网可能会需要呼唤更多理解和沟通的渠道。

如何让上网更像“回家”?
过去十年,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的产品或多或少都被理解为是商业地产,什么是商业地产呢?
比如说我们周末去一个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里面有餐厅、有电影院、有书店,这些购物中心就是因为有这些设施我们才会到里面去。
对我们来说,无论是内容平台还是电商平台,或是生活服务平台,这些产品都是因为有相应内容,有相应的服务和货品,我们才会打开这些 App。那城市里面除了商业地产,还有住宅地产。所有的居民楼、公寓和小区,这些就是住宅地产。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去这些地方呢?是因为我们住在里面,我们的家就在里面。它不需要有任何吸引我们的外部东西。
我觉得在下一个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沿着这个方向进一步创新。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是像住宅地产,而不是像商业地产。
这些互联网产品会让我们感受到更多家的属性,我们每天打开它不是因为里面有什么外部的刺激而吸引,而是因为感受到这里面的空间是我们自己的,是能够住在里面的“家”。
一个叫做《旅行青蛙》的休闲游戏,在关掉游戏放下手机的时候,游戏里的世界仍然在发生,当你在里面养了青蛙之后,青蛙有时候在家里,但是大部分时候青蛙是会背着行囊出去旅行的。我觉得这个游戏设定非常有意思。这个游戏创造了一个没有什么焦虑和太强刺激的世界。有时候你打开旅行青蛙这款游戏,会发现青蛙儿子回来了,但更多时候,它会在外面旅行,每当回来的时候会带一些外面景点的照片。所以这个产品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做“妈妈”的感觉,他们把这个青蛙看成是“儿子”一样。
这个产品给我的启示是,其实我们可以有一个不用一直打开手机,不用一直看屏幕,仍然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牵挂和好感的世界。

很多人在《动物森友会》上线两年之后,仍然还在乐此不疲地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和其它同类游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游戏目的是生活本身。一开始,游戏会给你一个岛,你在岛上会有 10 个动物朋友,这些朋友也会有来有去,你可以建造自己的家,也可以不建造自己的家,但这个世界是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你和这些动物朋友的友谊会不断加深,游戏会让你真正感觉到这个岛是自己的家,这个家可能比你在现实生活的家还要真实,还要让你眷恋。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未来下一代互联网产品会更加接近的一个方向,就是让人找到家的感觉。
这种往“家的感觉”开发的互联网产品,或多或少是对高心理消耗互联网产品的一种抵抗。打个比方,高心理消耗的互联网,其实是耗电的,而“家”应该是让你充电的。当然,远离互联网可能更不容易耗电,但是在让你充电这一方面,互联网应该还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互联网应该能让世界更美好
在未来 N 年,互联网产品、设计和平台等方面肯定会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可能需要去更多地关注互联网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互联网应该是一个更温暖、更平等的互联网,它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更能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互联网。它也应该是一个更加关注具体的个人和其幸福的互联网,而不是流量的互联网,它应该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
互联网从业者无论是作为内容生产者还是内容消费者,都可以更多往这个方向去思考。可能互联网行业还有很多应该被做出的产品和内容还没有被做出来,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我和大家共勉,希望我们都能够创造更多有意思、好玩、有价值、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家”的产品。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PANASONIC/松下 松下气保焊机YD-350GL3经典款全数字双脉冲气体保护焊机YD-350FT2
捷瑞特 QQ150 氩弧焊枪 氩弧焊机配件 水冷式焊枪
数控焊接变位机
家用电车动力电池组自动焊接点焊机,18650电池组全自动点焊机
供应洛阳博塔焊接重型操作机 变位机
供应箴顺滚轮架,焊接架,自动焊
ERCuSn-C锡青铜焊丝耐磨性能好焊缝成型良好
大通孔变位机 管法兰自动焊接专机 ZHB型焊接变位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