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智慧医疗,有望化解看病难等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痛点 当前,我国三级医院和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病人也多往三级医院聚集,一方面造成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百姓看病难。另一方面造成低层级医院医疗资源的闲置。在5G时代,这些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痛点将有望被化解。 在省中医院的手术室里,该院泌尿外科主任陈文彬一边为一位肾结石患者做微创手术,一边对手术的要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位于巨鹿县的邢台市第九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闫军波,在所在医院观摩了这台手术的操作过程。 这是省中医院开展的一台基于中国联通5G网络的远程手术示教活动。“整个画面清晰顺畅,特别是戴上VR眼镜后,就像站在手术台前观摩手术。5G时代的来临,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业务学习方式。”闫军波说。 省中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高虎介绍,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升离不开上级医院的支持。然而,对于大医院的专家而言,出诊、手术、查房等已经占据了每日的大部分时间,很少有时间深入基层进行指导。远程医疗应运而生。在4G网络下,远程医疗经常会出现卡顿、图像不清晰、沟通不流畅等问题,从而导致医疗质量下降。5G网络真正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在远程应急救援、微创和超声等专项技术培训、远程手术指导、健康扶贫等业务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不仅应用于远程医疗,5G还将助力医院管理。采访中,一些专家表示,利用5G海量连接的特性,构建院内医疗物联网,将医院海量医疗设备和非医疗类资产有机连接,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医务人员管理、设备状态管理、门禁安防、患者体征实时监测等服务,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 “5G在康养产业上也大有可为。”省信息通信企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晓明表示,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省也提出加强医养康养综合体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协同发展。通过5G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康养基地重点人群的心电、血压、呼吸、脉搏等体能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实时发送给医生,一旦身体出现异常,可以及时得到处置。 加强顶层设计,引导5G+智慧医疗健康发展 随着5G正式商用以及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充分整合和运用,5G在医疗方面正呈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对推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和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5G+智慧医疗的普及,目前来看也面临不小的困难。 高虎介绍,省中医院目前正在谋划与北京、天津等大医院之间开展远程手术,对他们而言,比与大医院签署协议更难的是患者对于这种手术的接受程度。“由于远程手术专家的手术费用未被纳入医保报销系统,患者要承担更加昂贵的手术费用。除非对手术时间要求紧迫的危重症患者,一般患者很少考虑这种手术方式。”高虎说,此外,由于远程手术还并未普及,患者及其家属对这种手术的安全性也会心存顾虑。 5G专网还未实现有效覆盖是制约5G+智慧医疗的另一因素。高虎指出,对于偏远山区来说,远程手术的意义更为重要,以心梗、脑梗患者为例,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内如果实施了手术,患者后期恢复就会很好,否则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死。然而,现实是越是偏远地区,越缺少相应的5G基础设施。这就需要政府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 李晓明指出,5G+智慧医疗是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方向,我省是人口大省,但医疗水平和医疗设施与先进省份有一定差距,用好5G+智慧医疗将助力医疗系统高质量发展。他建议政府部门、医院、医疗设备厂商、电信运营商、资本投资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支持5G项目。对于5G+智慧医疗的布局,全省要有统一规划,统筹推进5G+智慧医疗应用场景。 5G网络也有待进一步成熟,理想的5G网络模式应该是将5G模组内嵌在设备内,实现端到端的5G网络,而不是通过外挂设备(将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来支持5G网络。而且现有的5G模组设备也不够成熟,无法达到网络与相关技术的良好结合,导致5G在医疗行业应用发展中存在潜在的稳定性及安全风险。“一个成功的信息化项目都是经过多次迭代,在应用中实践改进提高成型的。”李晓明建议医院、电信运营商、政府部门等多家单位共同努力,促进5G技术不断走向成熟。(记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