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物
液晶面板史上最长涨价周期可能会告一段落。
多家市场调研机构预测,6月份,中小尺寸TV面板的价格将与5月份持平,大尺寸TV面板需求强劲,有望继续维持上涨趋势,但涨幅收窄明显,预计将在第三季度,或最迟第四季度结束涨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液晶面板市场是否会就此开启下行通道,价格持续下跌至本轮上涨周期开启前的水平?
迪显咨询总经理崔吉龙认为,未来面板价格下跌的幅度可能在10-20%左右,小尺寸可能下降幅度会多一些,但幅度和市场情绪等因素有关,可能发生动态变化。
01、“国别转移”故事终点
投资者的担忧来源于面板行业“强周期”的特性,然而,在经历韩厂退出、“双龙头格局”建立等行业剧变的LCD产业,还具备形成“强周期”的条件吗?
回顾上一轮面板价格的周期,2015年,液晶面板价格在经历一整年的下跌后,平价的大尺寸高清电视开始普及,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面板价格在随后的一年里持续走高。2017年,中国大陆的几条高世代线的产能开始释放,市场供需关系再次失衡,进入长达两年的下行通道。
这也是长久以来,面板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困扰:每当有新的进入者扩产放量,市场供大于求,面板价格也随之下跌;价格下跌后,液晶显示产品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再度上涨。而这一周期形成的前提条件就是:行业追赶者的无序扩产。
过去,韩厂在LCD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作为追赶者,通过高世代线的战法逐步挤压韩厂的生存空间,由于面板产线的建设周期基本是恒定的,资本集中注入让产能集中释放成为常态,供需关系也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错配的状态。
如今,韩厂已经决定退出LCD产业,尽管三星显示还保留了部分LCD产能,但业内专家认为,此举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VD事业部的供应链安全,而且保留的产能也不足以对LCD市场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液晶面板越来越高的准入门槛也让许多国家和地区望而却步。前不久,印度披露了投资200亿美元兴建LCD产线的计划,但除去资本外,技术、人才、产业链、配套基础设施等发展显示面板产业的相关要素却是印度完全不具备的。
业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在未来的5-10年里,LCD仍将是主流显示技术。换言之,直到LCD技术寿命结束,中国大陆仍将在这一领域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随着由京东方和TCL华星建立起的“双龙头格局”成型,行业过去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转变,行业的领先者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能和产品结构,且由于高世代线的效率优势,产能只会单方面地向头部厂商集中,供给端的扩产将得到有效控制。
除此之外,由于京东方TCL华星已经占据了全球50%的大尺寸LCD面板产能,以两家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面板厂商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过去TV面板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将得到有效改善,行业竞争态势也将逐步趋于良性。
当然,这种由龙头厂商主导的产业格局也并非完全稳定的,比如此前坊间传言,京东方可能将武汉10.5代线的产能从120K/月提升至300K/月,这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增量,但在当前面板价格即将进入拐点的情况下,京东方不太可能主动去打破市场平衡。
02、当涨价不再
过去,显示面板被认为是一个周期性特征显著的行业,但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5年里,电视面板需求变化始终在4%左右波动。
本质上,液晶面板仍然是耐消品,其需求也一直保持在稳定的范围。
过去市场价格的大涨大落,更多时候是下游厂商和终端厂商对库存调整的结果。
2020年12月,NEG玻璃基板工厂停电、今年2月旭硝子工厂爆炸等突发性事导致上游原材料供应进一步紧张,终端厂商开始出现恐慌性备货,行业内主动回补库存的周期也随之全面开启。
总体而言,这种阶段性的库存调整并不会对市场的总需求造成过多影响,在全球电视面板需求稳定,且供给能够有序扩张的情况下,面板行业的周期属性将会被大大削弱。
崔吉龙认为,2022-2023年的全球面板市场将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之中。
尽管头部厂商在这一阶段中仍然会逐步释放产能,但电视产品大尺寸化和新兴显示应用将有望消耗掉这部分产能。
根据奥维睿沃的数据,2020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量为272.2M,同比下降5.4%,与此同时,受益于大尺寸化推动,2020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面积为169.9百万平方米,可见大尺寸化对于面板产能的消耗能力。
曾经“平均50吋”被认为是大尺寸化的天花板,但这一上限很快就会被打破。据群智咨询测算,2021年全球50吋以上电视的出货占比将首次超过50%,全球电视的平均尺寸将增加至50.4吋。
在大尺寸TV方面,头部厂商与其他厂商在供应结构的分化上已经十分明显。以TCL华星为例,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其55吋产品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65吋和75吋产品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而面板双雄外的其他厂商,55吋以上的产品比重都在10%以下。
实际上,8.5代线最经济的切割方式是生产32吋产品,但大尺寸TV面板的技术附加值显然更高,价格上探的空间也更高。
另外,创新应用对于面板产能的消耗也愈发不可忽视。以交互式白板(IFPD)为例,在这一领域中,TCL华星出货量全球第一,而1/3以上的IFPD都是86吋LCD面板,对产能的消耗十分明显。
据迪显资讯测算,仅IFPD、广告机和拼接屏在2021-2023年增量消耗的面积,就约等于一座满产8.5代线。
03、是科技行业,还只是制造行业
面板行业过去的强周期性让投资者对厂商的产能增长十分看重,从而更加倾向于用PB来估值,因此在面板厂商产线满产后,或是面板上涨幅度收紧时,便会认为面板厂商已不具备投资价值,但这样的估值方法在当下的产业环境下并不合理。
——首先,在市场总供给逐渐趋于可控的情况下,过去的恶性价格竞争已经很难再发生,面板行业的周期性也被大大削弱,即使未来行业竞争发生变数,龙头厂商扭转行业竞争格局也相对容易。
——其次,在市场总需求稳定的情况下,面板出货量的波动并不大,关键在于大尺寸化和创新应用需求对于行业成长性的拉动,面板行业中的龙头厂商也在逐渐完成从周期性向成长性的跨越。
——除此之外,面对未来终端市场可能存在变数的竞争格局,龙头厂商的优势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产能优势,精细化管理对于产品结构调整的优势也将被进一步放大,这其中既包括产品尺寸的调整,也包括TV、Monitor、NB等产品类别的调整。
进入6月,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在面板价格上涨收紧的背景下,包括京东方A、TCL科技、深天马A、彩虹股份在内的多家面板厂的股价均迎来不同程度的下跌。
但如果单就看上述公司的一季度财报,其利润表现都十分亮眼。京东方在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1.82亿元,同比增长814.46%;TCL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24.04亿元,同比增长488.97%。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主流面板尺寸上涨超过100%的条件下,即使面板价格小幅回落,面板厂商仍然能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对此,崔吉龙表示,传统意义上的PB估值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面板行业,未来用PE来估值将更为合理。
根据国海证券的预测,截至2021年末,TCL科技的PE均值为9.44,京东方的PE均值为10.33,而被认为成长性较强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其龙头厂商北方华创和中芯国际的PE均值分别为115.52和118.85。
……
——产能格局演进的终点。面板双雄需要找到产能之外的新的方向,不要被某些非市场化因素所俘获,继续滑向简单的产能规模的拓展。
半导体显示尤其是LCD产业,确实有走向机械制造、水泥等大型基础设施行业轨迹的危险。
——OLED、印刷OLED以及Mini LED、MicroLED等新技术应用的竞争主题已经成为半导体显示行业未来10年最大的变量呈现出来。主角不仅仅是规模决定。
……
(关注“智物科技评论”微信公众号,入群与作者聊科技趋势变化)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供应32700 3.0V 4500mAh钠离子电池
乐陵fanuc变位机,3吨变位机,行业
大通孔变位机 管法兰自动焊接专机 ZHB型焊接变位机
供应变位机;自动焊、切割机、电焊机,价格优,质量好
普宁便携氩弧焊机 直流氩弧焊机
佛山光明 KR-350晶集管二氧化碳气保焊机
南常切片机 台式切片机 HB-2
190A汽油发电电焊机 自发电焊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