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李闯,一汽-大众长春生产焊装车间工长,被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作为第二代一汽人,1977年,李闯出生在长春。1996年,从一汽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汽铸模厂。2000年,一汽-大众招聘200名电钳工,他以第11名成绩被录取。
在轿车一厂焊装车间,李闯从上线机电技工做起。2002年,被选拔到维修工段当一名维修电工。2003年下半年,基本能独立处理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
2004年,一汽-大众轿车二厂开始建立,李闯作为技术启动支持人员,进入轿车二厂维修中心,经历了开迪、速腾、迈腾和新宝来4种车型的建设、调试和规模生产阶段。2009年,他从维修工段调到生产工段,历任代工长、工长。
李闯在轿车二厂焊装车间负责激光焊期间,进行了40余项技术创新改进,突破激光焊领域的技术封锁,为一汽-大众节约成本1100多万元。他整理编写完成《激光焊应用维修手册》,通过创新工作室培养了大量激光焊接人才。
2008年,他凭借“大规模轿车生产激光焊柔性自适应分配系统”创新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荣获全国第18届发明博览会金奖。


▍从电钳工到维修电工
1977年,我出生在长春。父亲是长春一汽客车底盘厂职工。我从小就喜欢去他单位玩,看到零部件经过组装,变成一辆完整汽车的过程,不禁对这份工作心生向往。我还喜欢用木头制作车辆模型,这是汽车厂大院的男孩子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还互相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考虑到家里情况和个人爱好,我选择到一汽技工学校学习维修电工专业,学制3年,其中一年半为实习期。学校安排我们到一汽客车底盘厂、一汽散热器厂和一汽解放等企业实习,在维修电工班组跟着师傅学习技能。
1996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汽铸模厂,主要为解放卡车铸造活塞环和刹车盘等。我心里有些失落,因为这里与印象中的整车制造厂不一样,都是些零部件铸造模具。但父亲鼓励我,到哪里都一样能锻炼人,还是要好好干。
师傅教给我两句话,让我终身受益:一句是,维修电工必须认真仔细,这份工作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另一句是,工作中要多学、多看、多问,多向别人学习。
2000年,一汽-大众产能迅速攀升,工厂需要招聘200名电钳工,我跃跃欲试。有朋友劝我,去新合资公司不如留在老工厂稳妥,不知未来前景如何,要是再回头就很难,但我毅然报名参加考试。当年9月,我以第11名的成绩被录取。
我被分配到一汽-大众轿车一厂焊装车间。迄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到焊装车间的情景,虽然捷达生产线是从美国搬迁过来的20世纪80年代设备,但自动化程度和节拍效率都很高。我既震惊,又兴奋,就像进入一个大宝库。我心里想,未来虽有挑战,但一定要好好干。
我的第一个岗位是上线机电技工。由于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在这里几乎派不上用场,我在工作中经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就会想起铸模厂师傅的教导,要一边生产一边学习。
我所在的班组有10个人,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学生。为更好适应岗位,一大半人都在积极学习,我的斗志也被激发出来。当故障出现时,我就跑前跑后,看老师傅们如何判断维修。下班后,我赶紧将案例记在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琢磨。
其间,发生过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不知什么原因,我焊出来的焊点总是发白,正常应该是金黄色。班长叮嘱我,发现焊点发白要勤检查,看是否发生了开焊。除反复检查外,我更想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开焊,而且进一步查找原因和修理设备,也是维修技工的本职工作。
起初,我以为是电极帽长时间没更换所致,但换完后依然如此。我又想,如果把电极帽锉一锉,会不会好点?于是就把电极帽断面锉得非常尖,结果还是开焊。
我只好向班长请教。班长说:“你把电极帽锉得这么细,能不开焊吗?这是有分流的地方,电缆的绝缘体破损,而你的工作台是铁的,它俩一搭上,电流就跑了。强度不够,焊点能不发白,能不开吗?”
班长一眼就看到了问题根源,而我研究半天却没有成效,主要原因还是经验不够丰富,理论不够扎实。此后,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大量查阅资料,努力提高技能。
2002年,我被选拔到维修工段,成为一名维修电工,主要负责宝来生产线。
刚到维修工段,我还有些不适应。在生产线时,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产量,有时帮着处理一些小问题。宝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我以前根本没接触过,而且出现问题要求快速处理,否则会影响产量。

▲进行激光焊培训
为尽快适应维修工作,一方面,我把自己负责的基础点焊——维修悬挂点焊机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多向老师傅请教,同时到一汽-大众培训中心学习。
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做了一个试验台,将设备从里到外拆了一遍,画出图纸,研究各个部件功能,同时模拟处理一些故障,为维修积累经验。
半年后,我发现悬挂点焊机的元件空气开关总坏,换一个开关需要1600多元,成本昂贵。通过拆解损坏的空气开关,我发现大部分损坏开关是触点被烧坏所致,被烧坏的既有静触点,又有动触点。
我突然灵机一动,能否将两个损坏的空气开关整合成一个好的?焊接后,重新组装的空气开关完全可用,此举为一汽-大众节省了不少成本。
这次成功的技术改造让我尝到甜头。以前,自动夹辅具编程是我的弱项。于是,我积极参加培训。当时生产线较忙,我白班不能去听课,就上完夜班后,第二天早上8点到培训中心上课。到2003年下半年,我基本能独立处理电气设备的维修了。

▍意外收获
2004年,一汽-大众再次大规模提升产能,开始建立轿车二厂,需要一批启动技术支持人员,我主动报名参加。6月8日,焊装车间开始安装设备,我正式加入轿车二厂。
此后,我经历了开迪、速腾、迈腾、新宝来4种车型的建设、调试和规模生产阶段。
轿车二厂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轿车生产基地,设备技术含量高、复杂。焊装车间就是这个基地的心脏,有先进的激光焊技术。
在轿车一厂,焊装车间只有2台激光焊设备,设备出故障时,只有维修主管等3人能够进行修理,班长甚至都不能参与。后来我们才明白,激光焊设备的光学元件要置于无尘环境中,扬尘不利于进行维修。
轿车二厂维修中心开始只有6个人,分成机器人小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小组和激光焊小组。我负责激光焊小组,对激光焊设备进行维修和质量优化,算是得偿所愿。
速腾项目引进了32台激光焊设备,从车门到后盖、顶盖、前端,都可实现激光焊接。其实,早在开迪项目(与速腾同平台)时期,车间就已经成立激光焊小组,主要为速腾项目作准备。外方人员在现场调试设备时,我们就边看边学,学会了基本操作。
2004年10月,一汽-大众组织我们到德国学习激光焊技术,同行共有4人。学习时间共计2周,其中一周在大众汽车集团总部沃尔夫斯堡,另一周在柏林的激光焊设备厂家。
除学习维修激光焊设备理论知识外,我还有些意外收获。
这得从激光焊镜头保护镜片说起。由于粉尘或者一些工件表面受热后产生的气体,会对激光焊镜头造成污染,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因此,激光焊镜头前会有一个保护镜片。但这个镜片属于易损件,每个班次每天要更换一次,而且镜片只能从德国采购,每片成本约200元。
在这之前,我就思考过能否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上,延长保护镜片的使用寿命。我每天拿着笔记本记录镜片受污染程度,还做过一个检查周期表,观察每天的用量、镜片的污染程度,以及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等。
综合分析记录的数据后,我发现不论如何保护,镜片都会受污染,因此必须定期更换。
到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集团总部以后,我看到他们同样每天更换保护镜片。但镜片包装略有不同,他们的包装上面有德文,而我们的没有任何文字。巧合的是,德国车间班组里有一本中德对照说明书,我在上面看到保护镜片竟然是由苏州工业园一家公司生产,我记住了生产厂家的电话。
回国后,我和苏州这家公司取得联系。对方表示每片售价80元,但他们只做出口。我有些不甘心,把事情汇报给维修主管,再通过采购部门努力,最终以每片80元的价格直接从苏州采购。以每天更换50多片、一年更换1.8万片计算,每年可节省费用几百万元。
速腾投产初期,按照惯例,中方要聘请德方激光焊专家到焊装车间进行启动技术支持,费用是每小时102欧元,每月18人次。车间领导找到我们,希望将国外所学技术转换成生产力,提高激光焊质量。
我有些不信邪,都是一样的人,为何不能自己干?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差在哪里?憋着一口气,通过刻苦钻研,我们用2个月时间,终于突破外方技术封锁,完成了速腾激光焊设备质量优化工作。
速腾刚开始启动调试时,顶盖——也就是车顶,这样一个大面积范围的钢板,其激光焊缝质量不是很好。虽然这对汽车安全实质性影响较小,但是存在漏雨导致锈蚀等问题,这在我们公司是不可接受的。
有些企业为节约成本,在同样位置用橡胶或者其他材质的美观条给掩盖,这其实有隐患。而我们公司要求,直接让用户看到这个位置,焊接的外观必须完美,不能存在任何瑕疵。
正常车顶盖和侧围的匹配精度要求是0.2~0.5毫米,间隙不能过大,但也不能过小。间隙过大,天窗的材料就会渗到两个板材之间,导致焊缝不美观,而且返修起来很困难。反之,间隙过小,焊完就像鱼鳞,打磨后焊缝中间会出现孔洞。
首批速腾实验车顶盖和侧围间隙已经达到1.6毫米,超出标准很多,根本没法焊。我立刻和负责匹配分析的部门一起研究方案。要单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难的是车顶盖和侧围的匹配,只有匹配间隙达到要求,才能保证激光焊质量。
我特意进行了实物演示,用直径1.6毫米的焊丝把顶盖钎焊出来,结果用手一摸,不是一个大坑,就是一个大波浪。大家这才恍然大悟,焊接质量不好的真正原因是,车顶盖和侧围的匹配间隙过大。
同事立即开始优化间隙匹配。一段时间后,匹配精度达到需求。经过5轮焊接质量优化,顶盖钎焊质量问题终于解决。最终,我们取消了德方专家的技术支持,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2005年10月,我第二次到德国学习激光焊技术。这次有7人同行,除激光焊小组成员外,还有车间工程师和培训中心老师。时长7周,地点在激光焊设备厂家。
与第一次出国主要学习激光焊初级课程相比,这次主要是学习设备原理、参数优化和设备调整等内容。换句话说,以前老师教给我们的设备密码,属于初级密码和操作密码,经历这个阶段后,才能在高级课程中拿到专家级密码,进入更多操作界面调整优化参数。
回国后,我们编写了《激光焊技术手册》。这本手册被一汽-大众培训中心用来进行拓展培训,效果不错。

▲激光焊镜头零件通用性改进
▍激光焊攻关
接下来,我开始着手激光焊设备去离子过滤器改进项目。
由于国外设备厂家垄断激光焊设备技术,造成备件价格非常昂贵。激光焊机冷却系统的核心是去离子系统,其中,去离子过滤器的消耗量占备件比例的17%。按照保养计划,每台冷却器的去离子过滤器需要每年更换一次。焊装车间有57台冷却器,每个过滤器1.3万元,合计需要成本70多万元。
两次出国学习的经历让我更加了解激光焊内部构造。我发现通过更换一些零部件,可以再节约一些成本,但难点在于,激光焊作业时,只有4%的能量被利用,96%的能量被冷却水带走。因此,冷却器的冷却效果非常重要,要求水的导电率必须在0.6s/cm以下。
激光焊设备去离子过滤器的作用,就是净化过滤器水中的导电离子,冷却激光发生器中的激光发射装置,保证导电指标达成。
是否有替换方案,既可以去离子,又可以降成本?通过研究过滤器工作原理及物质成分后,我尝试用石棉过滤装置替代,但实验没有成功。接着,我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国际经验技术,并向德国同事请教,终于找到了能替代过滤材料的物质。
改进后,使用新型材料的去离子过滤器设备性能和参数,与原装进口设备相差无几。而且,这种替代物质可以在国内采购,并经组装使用。从此,我们不用再更换整个过滤器,而是定期更换其中的过滤材料即可。项目每年可节约10%的激光焊易损件成本。
围绕激光焊,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PDT镜头工作模式改进。速腾门盖有13米激光焊缝采用德国PDT镜头焊接,当时全球只有南非奔驰公司和我们使用。
因投资有限,我们只能将焊接镜头多功能化,即一个镜头具有2~3个焊接镜头的功能,PDT镜头由此诞生。它具有偏转角度的功能,既能焊填充,又能焊熔焊。
这种焊接镜头精度高,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容易出现故障。为尽可能降低设备停台率,我们在现场蹲点3周,观察故障发生的异常现象,最终发现过高的转换镜头角度以及伸缩长度,是产生故障的根本原因。
我们进一步研究:是否每个工件焊接都需要镜头进行角度偏转?能否不偏转,或者不大幅度偏转,仅在有必要时偏转?结果发现,多数情况下,只要将镜头固定在一个角度,就可以降低故障率。
我们利用4个星期日,综合6个工位,对8台机器人及激光焊机重新编程。问题解决后,可节约2个激光焊接镜头,节省备件及维修费用70万元。同时,故障率大幅降低,速腾门盖生产时再没出现超过30分钟以上的停台。而之前一停就是半个班次4小时,与目前相比少生产80~90台(辆)车。
有一次,在一个周末,速腾门盖215工位的一个镜头组出现故障,镜头的电机无法复位。我们通过技术分析,将问题锁定在Z轴传感器零点设置上。由于设备厂家技术垄断,调整参数密码对我们保密,因此,即使更换传感器我们也无法校准参数。
我们联系代理商,问他们能否以特快方式邮寄一个镜头备件,得到的答复是最快也要2天时间。我们决定自己改造,通过分析论证,很快制订出一套将钎焊改为熔焊的完整方案。
我们立即行动,将伸缩臂拆除,用连接板将镜头的活动部分固定,然后更改机器人程序,将焊缝达到理想状态。经过20个小时连续奋战,终于赶在周一生产前将问题解决,避免了因停产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再往后,我们有了一个新想法:能否自行组装出一台激光焊设备?去德国学习时,我发现德国人会在平台上多准备一台激光器,一旦其他激光器出现问题,这台设备就能顶上,完全不影响生产节拍。
回国后,我一直想实现这个愿望,既能保证生产节拍,又可当培训设备用,可谓一举两得。
但花300多万元买一台激光器放着显然不现实。既然买不了,我就尝试在现有基础上“组装”出一台激光器。
一台激光器原本有6个平行光路,就像一个广场有6个出口,但并非所有出口都同时使用。按照德国设备厂家的设计,1号激光器使用1号和2号光路,分别给A和B机器人;2号激光器的两个光路,分别给C和D机器人。
因3号激光器是在另一个工位上,因此,只有1号激光器和2号激光器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如果1号激光器出故障,可以把1号激光器上的光路挪到2号激光器上,但不能用到3号激光器上。而3号激光器出故障,只能与4号激光器互换。
能否打破这种局限?既然所有激光器都在一个平台上,是否可以让1号、3号和5号激光器只要距离不太远就能实现互换。我把想法与PLC小组进行交流,他们表示实现的难度在程序编写上,可以试试。
PLC小组开始编写程序,我们在速腾门盖上进行试验。试验在一条门线的两个工位上进行,输入程序后,看激光器之间能否互换,结果连试两次都没成功。我们没有泄气,研究问题出在哪里,究竟是方向问题,还是试验中有疏忽?
进行第3轮试验时,从编程到调试,每个环节我们都很细心,但激光器只是偶尔才有功率。由此可以确定,方向没问题,但调试要优化。PLC小组继续优化程序,我们继续做调试,每轮试验都在2小时以上,而且不能耽误现场生产。
最终,第5次试验后,激光器功率稳定,达到焊接要求,实现了我们一举两得的目标。

▲维修激光焊设备
▍头等大事
我们还做过一个“上位机”项目。以前生产线比较分散,设备都在平台上,当设备停台时,线上工人打来电话,报完故障后,我们前去维修。对于一些隐性停台问题或者设备保养问题,我们要到生产线上寻找,不仅维修工作效率低,而且还影响生产节拍。
我就思考,能否有个上位机,把主焊设备、侧围设备、门盖设备等信息传输过来,我们在原地就能监控到设备状态。这个想法得到了激光焊小组的积极响应。由于对网络集成不太了解,我们就向PLC小组请教后再实施。
激光焊小组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安装、布线,通过集成器以太网实现了这一功能。终端是一个计算机显示器,我们可以直接在上面看到各平台设备情况。这样则变被动为主动,降低设备停台率,为车间赢得维修时间。
2009年,是我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原因有二:一是攻克新宝来顶盖激光钎焊难题;二是我从维修工段调到生产工段,成为代工长。
新宝来是一汽-大众第一款自主研发产品。2007年开始建生产线,2008年投产,2009年遇到问题。按照设计,顶盖钎焊需要点焊,由于
模具,冲压出的顶盖有个17毫米宽的凹槽。
外方副总经理表示,新宝来必须要有技术亮点,比如顶盖采用激光钎焊技术。从市场因素考虑,新宝来确实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但因最初设计是基于点焊工艺,如何转换工艺成为我们的头等大事。
一开始,我们采用激光钎焊后,在流水槽上面又铺了一层PVC胶,再喷面漆,这样既实现了激光钎焊,又保持了外表美观。但在一次路试中,我们发现顶盖上面会产生细裂纹,这是不能接受的质量缺陷。
大家开始研究如何消除这个缺陷。首先是把流水槽宽度从17毫米缩小到10毫米,但这样原有设备就不能再进行钎焊。我们向外方专家请教,对方表示需要重新改造结构,再重新编程运行,需要一两个月时间。而且仅专家费用就需要50万元,还不包括一系列设备改造费用。
关键是时间不允许。当时新宝来销售已经在市场上铺开,专家方案让我们面临巨大产能压力。这种背景下,经理问我:“你能否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了想,回答道:“领导,我不能说百分之百能解决,你给我2天时间,我先试试。”
“好,那就试试,我相信你一定行。”经理拍了拍我的肩膀,鼓励道。
首先需要梳理问题,针对17毫米宽的凹槽,激光钎焊时,顶盖和侧围的搭接没有任何夹具,这样前面焊,后面跑,很容易鼓起来。
后来我们就用一个滚轮,边压边焊。为消除缺陷,把间隙缩小到10毫米后,滚轮的压纹角度不适合,而且也焊接不了,这就是问题所在。而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就不能大改,主要围绕激光钎焊进行调整。
我带着2名激光焊小组成员,利用元旦3天假期时间,先改顶盖钎焊一侧。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改变滚轮的压纹角度,在适合的角度上加垫片,加到合适时为止。接着修改激光焊镜头角度,一度一度地调整,再进行焊接试验。
第一台(辆)车焊接效果很不好,不是焊到顶盖内侧,就是焊到侧面。当时也有些反对的声音,认为这样不行。我说:“不行也得试试,按照外方方案,要等一两个月,时间等不起。”
我们重新优化焊接参数,接着再试,第二台(辆)车还是不行。焊到第三台(辆)车时,终于达到目标。上班时,我向经理作了汇报。最终,我们团队花5天时间完成了任务,这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能力。
2009年5月,我调任焊装车间宝来区域主焊工段代工长。到生产线后,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生产和质量上,因为我来自维修工段,到生产工段后开始负责培养维修能手,尽量将故障在内部解决。
在新岗位,我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宝来提产项目。因宝来持续热销,一汽-大众决定将宝来日产能从680辆提升到730辆。我负责主焊工段改造,主焊线是连接车身下部和侧围的最重要环节,改造项目的目标是将主焊线生产节拍从原来的155秒提高到99秒。
我带领团队,通过优化机器人生产节拍,比如取消不必要的轨迹或者烦琐的动作,实现了产能目标。后续再继续优化和改进,对备件进行大数据管理,2011年,改进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动化改造
最近几年,我的工作重点是低成本自动化改造。
新宝来EOP(量产结束)后,一汽-大众要生产新车型,要安装新设备,老设备需要搬迁。下一代是C4机器人,因此很多C2机器人面临淘汰。
我了解这些设备的使用周期和年限,虽然型号老,但设备还挺新。新工段只有20多台机器人,我就想把这些要被淘汰的机器人改造一下为我们所用。车间经理也同意我的想法,但他考虑到更多现实问题,问我实施难度如何。
确实有难度,但我不想就这样轻易放弃。最大的难度是新机器人和老机器人标准不一样,要把老设备融入新设备中,并且还要实现联动。


▲调整激光焊参数
经过苦思冥想,我提出一种方案:能否通过中间转换器,实现C2机器人和C4机器人联动。我向有关专家咨询,得到肯定答复,的确有这样的转换器,但购买设备需要1.6万元。
我就两手准备,一边写采购申请报告,一边想办法实现新旧设备融合。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办法,立即把激光小组召回到生产车间讨论。把旧设备完全独立出来,变成一个个孤岛,新机器人与一个PLC通信,旧机器人与另一个PLC通信,再让这两个PLC之间沟通,这样就不用再购买转换器。
我们一拍即合。先安装一个机器人,试验成功后,开始到各焊装工段找设备。从2018年正月一直到国庆假期,历时8个多月,我们利用业余空闲时间和节假日、双休日,最终实现预想方案。直到现在,这些自动工位运行都非常稳定。
这是我们第一次自主完成自动化工位改造。改完后的成效是工位一小时产能提升2台(辆)车,一个班次优化3个人,2个班次就是6个人,每年可节省成本90万元。再加上设备费用,4年可节省600多万元。
2019年,第二次自主改造自动工位时,因有上次的经验积累,我们用时4个半月就完成4套自动焊接设备安装和1个升降滚床定位。这个工位可以帮助侧围工段分担150个焊点,提升生产节拍,节约每个班次3个人工,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率。
后来,我们又增加了10台机器人,整个车间增加了近20台机器人。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大家对自主低成本改造都非常认可,团队成员也非常自豪。我认为,能让员工认可的改进才是好的改进。这个案例在一汽-大众五地六厂进行了推广。
2020年,我们针对主焊车间下部工段最辛苦岗位——手动气体保护焊,进行自动化改造。与此同时,对激光焊设备应用进行通用性改进,从质量调整优化到设备维修,都是我们工段自己做。
激光焊设备的二次保护镜片被污染得非常快。设备厂家提出的处理方式是将镜片邮寄回欧洲保养,往返需要3个月,而且没有备件,因为厂家不再生产,我们只能干等。
二次保护镜片与之前提到的激光焊保护镜片有些区别,但原理相同。我便联系德国厂家,能否用以前型号的保护镜片做替代。厂家答复,不同型号的设备不能替代。
根据经验,我认为可以试试。内部沟通时,大家有些担忧,怕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但是突然有一天,镜片受污染后,激光被污染物分散到其他设备上,镜头变得特别烫,工作效率变差,设备不能再继续使用。
当时只有两个镜头,一个送去保养,另一个又不能用,要么停产,要么就按照我的想法,找个镜片替换。我装上替换镜片,先用低功率进行尝试,再不断加大功率,看镜头有没有发热现象。确定没问题后,再试另一台(辆)车的效果。结果效果非常理想,一直使用到现在。

早在2009年,我还在维修班组激光焊小组时,就在车间经理和工会主席的支持下,建立了激光焊设备维修基地。2010年初,以我名字命名的“李闯激光焊培训实验室”成立。
这是全国第一个完全由工人自主创建、集实验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实验阵地,也是“李闯创新工作室”的前身。发展至今,激光焊接技术在一汽-大众的应用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跟随时代发展浪潮,我们也在向数字化转型。比如生产设备故障维修的数据统计、备件采购周期数据、易损件使用数据等,这是创新工作室的一项课题。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必要过程,一旦搭建好数字化的平台,维修领域肯定会迎来爆发式的发展,未来很值得期待。
原文标题 : 李闯:攻关激光焊设备 | 《至精至善》

铁锚
大桥
金桥
京雷
天泰
博威合金BOWAY
马扎克Mazak
威尔泰克
迈格泰克
斯巴特
MAOSHENG贸盛
Miller米勒
新世纪焊接
西安恒立
上海特焊
新天激光
海目星激光
迅镭激光
粤铭YUEMING
镭鸣Leiming
领创激光
天琪激光
亚威Yawei
邦德激光bodor
扬力YANGLI
宏山激光
楚天激光
百超迪能NED
金运激光
LVD
Tanaka田中
BLM
易特流etal
百盛激光
Messer梅塞尔
PrimaPower普玛宝
全自动焊接流水线
松下 旗下LAPRISS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
川崎工业焊接机器人 焊接管架
上海通用电气 全焊机系列展示
KUKA 库卡摩多机器人流水线作业
大焊 焊机匠心品质 精工之作 行家之选
创力 CANLEE光纤激光切割机
日朗焊机 ZX7-200mos逆变直流电焊机
上海焊接机器人 集成焊接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定制加工
大功率激光切割机 ,数控激光切割机 飞速激光
气保焊机厂家 NB-500P成型好 . 免打磨焊机 二保焊机全国联保
自动化测试设备,功能测试设备, 自动焊接机器人控制板测试,电焊机PCBA测试,电焊机功能测试,电焊机电压电流测试
600A柴油发电电焊机 大泽电焊机厂家出售
专业推荐数控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械焊接机器人 焊接机械手
JASIC/佳士电焊机 NBC-350 气保焊带手工焊(N216) 价格优惠







